“杨辰,你先喝茶,我进房间里拿给你。”
“宣明哥,这也太谢谢你了。”
“杨辰,不用客气,今晚你在这里吃饭吗?如果在的话,我就去买点菜回来。”
“宣明哥,不用了。我家里面还有事,待以后有闲空再吃吧。”
“好的。”
从汤宣明的家里出来,杨辰直接去了街上的水产活鱼行。
这里是县城,人家的消费水平,肯定要比公社下面贵多一两毛钱。
像杨辰他们那种品质的鱼,在这里也要贵上两毛钱。
难怪山梨饭店收他们的鱼都那么爽快。
走出了活鱼行,杨辰来到了新华书店。
在书架上浏览了一遍之后,他便购买了《淡水鱼立体养殖技术》《常见鱼类疾病防治一百例》《如何进行科学养鱼》《科学养猪》《室外园林规划》一共五本书籍。
他走出了新华书店,又到了县医药公司。
当询问了售货员之后,他顺利地买到了汤宣明送给他“秘方”上所写的各种药材。
之后,他又转到渔具店,买了无倒刺的钓鱼钩,用于钓到鱼以后再放回鱼塘里。
今晚,杨辰要按照汤宣明所估算的塘鱼数量,亲自进行一次摸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有时候,做事不能光听别人的一面之词。
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自去试一试,就不会得到真实的数据。
只有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以后,才能决定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该如何进行。
他也想趁着今晚人少的时候,再用汤宣明送给他祖传“秘方”,试探一下这种“药”的效果到底如何!
他把今天在街上买回的花生麸、麦皮、面粉、玉米粉、香精等材料,拿到厨房里进行熬制,调配。
傍晚时分,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
生产队里做工的人早就收工,回家吃饭了。
他一路走来,路上没见有一个行人。
此时,树冠上的鸟儿,也在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是倦鸟归巢的时候了。
他手里拿着镰刀,钓竿,还有抄网,来到了鱼塘边。
鱼塘的房子也搞得差不多了,到明天,就有望完工。
电线杆和电源线也已经拉到了房子附近,就等待接线入户。
不得不说,这次队部的配合行动与工作效率还是不错的。
估计郝队长也在后面督促过他们。
如果是进度慢了,可能会被上面点名,还是批评什么的。
反正,这几天杨辰也在为其他的事忙碌着,哪有时间去看他们搞房子。
也就是说,后天就可以对这個房子的内部进行简单的装修了。
后面这些大大小小的琐事,自己肯定也做不了那么多。
要想做完这些事情,也只能靠张澜和汤原两个人来帮忙了。
可是,眼下自己并没有与他们两个达成任何协议。
现在的人,如果没有利益和好处可得,就算是亲兄弟也帮不了你多少回。
……
所以,今天晚上,自己必须要探清鱼塘里到底有没有鱼?有多少鱼,最大的鱼有多重以后,才好决定后面的事情。
此时,这些诸多的“谜底”,都要等着自己亲手去揭开。
首先,杨辰按照汤宣明传授的方法来“探路”,摸清“鱼情”的初步情况。
然后,就是来一次真枪实弹的“垂钓”,体验一次激情与魅力的“较量”。
他把割来的青菜和蔬菜捆在了一起。
中间放置一块砖头来增加重量,让其沉到水底,岸边有绳子拉住下面的青草和砖头块。
四张鱼塘,一共放了四捆这样的青菜和蔬菜做成的“鱼饵”。
再过半个多小时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谜底”即可见分晓!
在四张鱼塘的深水区,杨辰还丢下了四团由“香料”组成的“饭团”。
这些“饭团”,具有又粘又硬的特点。目的就是吸引鱼塘中的鱼来吸吮后,又不容易散团。
这种“饭团”起到“经久耐用”的效果,让鱼儿欲罢不能。想咬又不易碎,是名副其实的“诱饵”。
大约四十分钟以后,杨辰走到塘边,去拉放置青菜和蔬菜捆成的绳子。此时,这些“美食”已经被塘里的鱼群成功“分享”了。
这四捆青菜和蔬菜做成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