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穿到秦时,助政哥大一统 > 第五十五章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第五十五章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大秦,咸阳宫。

政哥此时看着刚自己出生不久的长子,感到非常的高兴。

勤政的政哥每次抬头望见自己身边安睡的长子,便觉得疲惫一扫而空,不自觉的温柔了眉眼。

这个几乎和他长的一模一样的长子,得到了政哥毫无保留的爱。

这种爱意,已经不亚于朱元璋之爱朱标了。

该给这个孩子娶什么名字呢?

政哥这几日翻遍史书,想给自己的长子取一个最好的名字。

君王并不是一定都无情,所谓无情的君王,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掩盖自己的无能。

政哥翻着一篇又一篇的书,却始终找不到一个让他满意的名字。

终于,政哥看到了一句话“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这句话,让政哥大为满意。

政哥是真的盼着自己的长子刚强坚韧,又有如荷花般美好的品质。

于是政哥为这个孩子取名,扶苏。

此刻的政哥难掩自己心中的喜悦,直接写信给袁华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

看到信的袁华都愣住了,也对,算算时间,现在确实是扶苏出生的日子。

袁华知道,现在到了创造历史的时间了。

政哥,他做了超越人的事情。

但他终究是人不是神,是人,就会有驾崩的那天。

想要诸夏真正的崛起,就需要保持政权的稳固。

政哥和袁华百年之后,扶苏就必须承担起为诸夏建设美好,崭新的新家园的历史使命。

至少要能为诸夏守得住环太平洋帝国。

七八百种充电头的事情,至少不能发生在诸夏,不然这也太荒唐了。

这很困难,但扶苏必须做得到。

政哥,他其实也是有缺陷的。

因为自幼没有感受过来自父母的爱,政哥其实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爱自己的孩子。

真想流放,就不会有蒙恬辅佐,更不会有三十万大军护卫了。

三十万最精锐的边军,汉武帝的太子看了想哭死,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做梦都不敢想,也只有扶苏和朱标才能拿到了。

可惜,扶苏始终没有明白政哥的意思。

那并不是流放,只是政哥觉得扶苏太软弱,需要历练一番。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扶苏是个听老师话的好孩子,但问题在于,他有些过于听老师话了。

历史已经证明了,选择儒家淳于越给扶苏当老师,是不行的。

对于政哥,扶苏和整个诸夏民族来说,这都是一场灾难。

为了扶苏的教育,袁华也是操碎了心。

直接给他准备了一个超级豪华的老师团。

拥有几千年历史经验的袁华自己来担任主教,李斯,韩非,张苍,张良,王翦,王贲,蒙恬,李牧,韩信等人来充当辅教。

而且在袁华看来,政哥自己当年在邯郸遭遇霸凌,若不是自己身强体壮,外加母族庇护,政哥已经下线了。

这段吃苦的经历,成了政哥以后的财富,但是也成了他的性格枷锁。

正是因为政哥自己受过苦,以至于对于扶苏,有些太过于溺爱了。

让扶苏根本看不到世界的另外一面,以至于有些天真。

历史已经无数次的证明过,这种溺爱,只会培养出胸大无脑的女人和天真愚蠢的男人。

所以和绝大多数将门子弟一样去接受军事化教育,这是扶苏的必修课。

袁华一边帮扶苏排课表,一边给政哥送去启蒙读物《三字经》,一边开始编写一众科学教材和《抡语》。

对,是科学家的《抡语》,而不是儒家《论语》。

至于《抡语》的来历,袁华也想好了。

牛顿,牛圣编写的,谁不服?

谁也没法否认这个,牛顿自己也不能!

把自然科学缝合进诸夏文明里,难度其实并不高。

历史上牛顿就把自然科学缝合进了西方神学里面......

袁华当然不如牛顿,但是如果能培养出一代代科学家,那成功的希望就很大了。

......

“人之初,性本恶。性相近,习相远。

......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