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哥刚来到军营,马上就接到了来自北方的八百里加急奏报。
政哥看完军报之后,脸都气的抽搐了一下,感觉火辣辣的疼。
政哥咬着牙下令:“传令,立刻召集相国,和所有在咸阳的将军前来商议军国大事。”
从北方发来的奏报,只说了一件事:匈奴已决议南下,主力部队正在迅速集结。
这几乎是一巴掌拍到了政哥脸上。
因为《秦赵燕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得秦国不像历史上一样只能被动回击,反而可以集中兵力,专心对付北方犯边的匈奴人。
政哥很清楚,对于匈奴的入侵,他必须马上给予对付毁灭性的打击。
不然的话,诸夏共同体的构建马上就会遭到挫败,这对于他的政治声望会造成极大的损害。
所有人都很清楚,在这个世界,如果不在餐桌上,那么就会在菜单上。
一个被人杀了臣民还不敢报复的政权,是不可能得到诸夏百姓的拥护的。
而同样的,一旦在军事上遭遇挫败,那么政哥想搞改革,就会困难重重。
现在政哥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秦王一怒,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可惜,匈奴人来的比政哥预想的还要快,大秦的军队改革和换装还没有完成,匈奴人就要入侵了。
若是再晚来半年,政哥就能给他的骑兵都换装上胸甲,给步兵换装上燧发枪了。
更糟糕的是,政哥必须尽可能快的消灭匈奴军队。
不然,战事拖延下去,情况就会非常不妙了。
要是什么月氏人,东胡人,乌孙人觊觎匈奴人的领地,那大秦将不得不四面开战。
万一楚王,魏王,韩王,赵王之类的觉得秦国大军不在,不要脸的来一波偷家,情况将会恶化下去。
想要速胜,就必须集结一支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歼灭来犯的匈奴人,把匈奴这个政权给他一击毙命。
唯有如此,才能极大的震慑所有不怀好意的势力。
一个时辰之后,政哥在主殿见到了所有在咸阳的将军,整座大殿之内,满满的都是肃杀之气。
没办法,自从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就是一个主战派的大本营。
主和派不说没有生存空间吧,至少也是被打压和边缘化的。
尤其是吕不韦成为相国之后,这一点变得更加直接。
在整个咸阳城中,找不到任何一个主和派的军官!
这些将军们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只要看政哥紧急召见所有的将领,就知道又要打仗了。
对于打仗,这群将军们还是很喜欢的。
或者说,这个时期的秦人都喜欢打仗。
秦人闻战则喜,闻和则哀。
毕竟不打仗,就没有斩首,没有斩首,就意味着没有改变自己人生和阶级的机会。
而当政哥自己身穿盔甲,全副武装的走进来的时候,许多将军有些愕然,但是很快又都反应了过来。
秦国国君,向来有着御驾亲征的传统。
不少秦国的国君,干脆就是这样死在战场上的。
秦孝公他爹秦献公,就是在战场上受伤,治不好,死了。
随着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国力逐渐强大,秦王自己御驾亲征就比较少了。
但是今天,政哥居然捡起了这个传统,穿着盔甲来商议军国大事,难道要准备亲自出征?
毕竟,袁华送给他的来自美洲的“殷商遗民”的历史资料,有些过于详细了。
分别叫《三国演义》,《司马懿是怎么篡位的》,《五胡乱华》,《隋唐演义》,《玄武门之变》,《武后篡位》,《大唐纯爱战神》,《安史之乱》,《陈桥兵变》,《赵二杀赵大的全过程》,《高粱河车神》,《完颜构的土鳖人生》,《洪武的崛起》,《永乐的高光》,《留学生的快乐》,《崇祯上煤山》......
政哥花了很长时间去读这些历史资料,谁也不知道他想出了什么。
但是今天他穿上盔甲来主持战争,就已经证明了他的决定。
“臣等参见大王!”相国吕不韦就带领着将军们上前行礼。
政哥摆摆手,示意众臣平身,手握自己的宝剑,环视群臣,道:“寡人刚刚得到密报,匈奴已经在集结军队,准备入侵我大秦了。”
一众将军们还能说什么,泥菩萨也是有火气的!
更何况是连战连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