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诩为之一怔,他没有反驳。
龚橙则附和道:“儒学乃立身根本,导人向善,若是不学怕是不成体统,还得加上四书五经才成。”
左宗棠则点点头。
他虽然是武人,但到底也是儒家出身。
朱敦汉微微一笑。
他当然明白黄诩的想法,通过学校加强耶稣会的影响。
而排斥儒学,则是必做的。
因为儒家远敬鬼神,学了儒家思想,对于耶稣基督自然就没有那么虔诚。
不虔诚的信徒,可谓是鸡肋。
这点私心,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瞧瞧大明,那些读书人有几个是虔诚的信徒,都是一群利己主义者。
魏王同意了他们的想法:“那就加上国文一课吧!教习他们学习儒家文化。”
说着,朱敦汉又道:“另外的话。这些学校也得安排好,那些土著和夷人也得就学。”
“尤其是小学,必须去读,谁也不能例外。”
听到这,黄诩立马明白了魏王的想法,这是要通过学校彻底的归化那些夷人土著。
既然无法彻底的赶走,那就将其融入,让其思想上变成魏国人。
“任何人?”钱新德闻言忙道:“殿下,这可得花不少钱,怕是许多人都上不起吧!”
“到了下面,怕是会变成苛政。”
龚橙和左宗棠业表示认同。
读书也就意味着普通家庭丧失一个半大劳动力,同时还要缴纳学费,那还真的容易让一个普通家庭破产。
“不!”朱敦汉笑道:“我让他们免费读书,不收一文钱!”
“小学的费用,全部由王廷开支。”
听得这话,钱新德恨不得把自己的嘴给打肿了。
这又得花多少钱呀!
看到这种人吃惊的模样,魏王一字一句的吐露道:“孤准备在魏国,推行义务教育制度。”
“凡本国国民,年满六岁的男童,必须送入小学就读,不然就会惩罚钱财!”
“那小学该有多长?”
“六年!”
魏王随口道。
旋即,魏国的教育体系就被口述出来。
小学六年,中学五年,大学两年,合计十三年的教育体系,将会彻底成型。
在小学六年时间,将会是义务教育阶段。
所有的学费都由政府承担,家庭不需要承担费用。
而中学,则是由小学考入,升学率为50%。
而中学升入大学,则低至百分之二十。
所提供的教育,以国文,数学,历史,地理,天文,律法,书法,生物等八科。
而到了大学,则开始教授政治,机械,科学,法律,思想,船舶,高级天文等科目。
可以说,这是一全套的教育体系。
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人才,为整个社会输送人才,而不是像太学那样,为了科举。
到了中学阶段和大学阶段,自然是要收费的,而收费的标准则很低,足够一个中产家庭咬着牙支付了。
可以说,小学毕业后的普通人,就足以在工厂充当一个合格的牛马了,为整个魏国的工业化奋斗。
中学毕业则是社会中坚。
大学生,则是上层社会的预备役。
商人,律师,科学家,工程师。
而要想做官,自然还得是科举。
听了许多,龚橙忍不住问道:“殿下是想用这套教育体系,取代科举?”
“大学毕业生,足以直接授官,他们经过十几年的学识,完全可以成为进士。”
“不!”朱敦汉摇头,他并没有这个想法:
“科举制度,是一项选官制度,而大学则是为了培育人才。”
“整个国家的人才不必要全部都是官员,也并非官员才是人才。”
“一旦让大学生直接授官,就已经违背了这项初衷了。”
众人心中皆松了口气。
他们都是科举出身,对于这项制度的自然是十分认可的,一旦废除,怕是心里很不好受。
而且科举制度可是宗藩条例上的规定,一旦魏国废除,朝廷怕是会雷霆大怒吧!
见到众人神色,朱敦汉心头一笑。
等到时机成熟,他自然会为科举设立门槛,废除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这样的四级制度,而直接采用文凭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