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振兴大明 > 第二十章改革第一步

第二十章改革第一步

决策,分部管辖,首辅经常统管户部三部,掌控财政大权。

次辅掌控礼部,负责科举与外交。

其他阁老们则分部而管。

吏部的人事大权,则根据内阁排序的威望进行瓜分。

都察院被世祖改成了检察院。

五军都督府则负责,东南西北中,五大地方军区,即地方的巡防营。

至于京营和边军,则由京营使司衙门管理,由皇帝掌控。

或许在200年前,八个部门就足够管控整个大明的庶务了,但如今看来远远不够。

生产力越发达,这就代表着剩余价值越多,越需要精细管理。

同样也能支持朝廷养更多闲人。

朱敦汉想着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精细化管理,拆分大部,增加新部。

尤其是从农业时代跨越到工业时代,犹如人长大,就必须换衣服,才能适应下来。

大明也到这个时候了。

时值六月,龚橙从魏国奔走而来,颇为疲倦。

大明借着印度的电报线路,十来天时间就通知到了魏国,奔走两个月,龚橙匆匆而至,走马上任。

了解了皇帝的想法后,他对对于分大部设新部颇为赞同:

“世祖皇帝英明神武,窥探到六部不足,故而析之为八部,如今两百年过去,八部犹嫌不足!”

“臣意,可扩充至十部,乃至于十二部。”

扩部忽然可精细化管理,但对官场来说却是极大的惊喜。

尤其是对龚橙来说,他一介举人,要不是潜邸之臣,怎么可能一步登天成为阁老?

他在朝廷之中人脉稀缺,人事任命,尤其是提拔他人就成了最好的捷径。

“你也这般认为?那便很好!”

朱敦汉对于龚橙无原则的支持自己很满意。

千里迢迢,将他提拔进内阁,不就是因为此等原因吗?

二人详细地计划了一番,对于各部析分达成了共识。

朱敦汉召开了内阁会议,讨论部分的增减。

“早在朕即位之前,就与各部了解过,又去了趟北美,欧洲各国算是知道了些。”

目视众人,他毫不犹豫得说起开场白:“国朝五百载,世祖爷中兴,数次更易,最终确立了朝廷八部,但时境过迁,八部已经不够用了。”

“或者说,不够精细,许多地方关理不过来,以至于耽误了不少事。”

“陛下所言甚是!”龚橙立马开腔附和:“譬如藩国学子来京,在大明须得礼部进行签发,但海关部门签订,然后又需要民政部的路引,可谓是极其麻烦。”

“各大部门互相推诿,指责不清,也该到了厘清职责的时候了。”

对此,阁老们很谨慎。

皇帝大动干戈,这是典型的新官上任三把火,而且还是有备而来。

如果自己负责的部门被析分了,那就不好玩了。

谨慎是最好不过了。

曾国藩瞥了眼众人,又看向皇帝:

“陛下,不知八部又如何增减?”

朱敦汉轻笑道:“朕决意八部扩增为十四部……”

即,礼部拆分为三部,即负责礼仪和科举礼部,以及外交事务的外交部。

还有教育部,负责各地学校,以及教材学制。

增设内政部,负责管理移民、剿匪,各地民族事务等政务。

增设战争部,统管战争时期的一应军事指挥、物资供应等事宜,平日则负责训练民兵,招募新兵事宜。

增设交通部,负责管理河道、铁路、官道事宜。

增设商业部,负责各工场的事务管理,以及重工业引进管理。

损失最大的是礼部,一下就被拆分成了三部,新设了四部。

匡源面色不变,彭蕴章则城府深,脸上挂着笑,曾国藩和胡林翼不动声色。

“老臣赞同!”匡源第一个开口,忙起身道:

“这些事务本就繁重,譬如交通部,地方上有水师管理,河道总督也能分权管辖,但却仍旧鸡毛蒜皮的事吵不尽。”

“如今有了交通部进行直接管理,就方便太多了。”

这下,其他人也只能赞同了。

“至于人手问题!”朱敦汉轻笑道:“各部的冗员老吏倒是能调用一些过去,先是搭起架子再说。”

“各类职权的先移交了移交。”

“不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