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振兴大明 > 第二十五章京营之弊

第二十五章京营之弊

始诉苦起来。

京营月饷在皇帝的补贴下,高达三块钱。

如果在其他地方,这些钱简直是绰绰有余,但这是在京城,天下中心的京城。

在白银贬值一半的情况下,三块钱只相当于百年前的一块半。

一石粮食就要两块左右,还有吃喝拉撒,租房等,三块钱根本就不够养活一家人。

物价飞涨,但军费开支却未变,猪肉就只能变成了鱼肉。

其他的物资也在缩水。

如肉罐头变成水果罐头,好肉变成烂肉。

可以事实的说,如果不是内廷补贴着军饷,京营士兵早就哗变了。

师长更是直言不讳道:“大家伙都在苦熬着,想着年满四十就回老家,成为小吏,光耀门楣。”

“不然的话,在北京城干点什么不好,非要过来当兵?”

这话,让魏大牛无语了。

稍后他才了解到了京营士兵的困苦。

大部分的士兵都是从全国各地筛选而来,是通过选拔过来的。

所以他们都不是北京人,自然得要租房。

而在京城,租个一家人住的大杂院,就要五毫钱。

两块钱的细粮买不起,只能买八毛一石的粗粮。

居京近二十载,妻儿老小必然在京畿生活,吃喝拉撒病,能够将普通的士兵掏穷。

师长叹道:“如今什么都在涨,就属于月饷不涨,前阵子陛下发下来三个月的俸禄,不知道解救了多少家庭。”

“士兵们别无他出,甚至许多人典当家产,乃至于妻儿才能勉强过活。”

“如果要是有读书的,那就更为凄惨了,绝对要借高利贷才能过活……”

当年世祖皇帝借鉴前朝故事,将京营士兵的招募范围扩大到了全国。

而这就引出了麻烦,许多人为了在京安家,或者说是暂住,就需要借款度日。

这样一来,日日借,年年借,新账还旧账,可凄惨无比。

“有的卖盔甲,有的卖武器,根本就止不住变卖的步伐,富人也会变为穷人。”

“唯一的期望就是等,等到离开京营,就能回到家作威作福了。”

魏大牛叹了口气。

果然,还得是官位的吸引力太大,让人苦熬数十年。

区区乡长,就让人借一辈子的高利贷,真是恨狠呀!

“可算会些什么?”

“队列算不算?”师长笑着说道:

“为了节省体力,我们大多用练队列,根本就没有用心练那般配合的军阵。”

原来是空架子!

魏大牛眯着眼睛,心中叹了口气。

“火枪的锻炼如何?”

“火枪的弹药不足,一个月只能练上三五发,不顶用。”

师长摇头道:“与您这般说吧,我这些军官,都是武举出身,各个都是将材,但如今战事难觅,所以就颓废了。”

“但只要兵饷充裕,在战场上走一波,就足以压制大部分的叛逆了……”

魏大牛苦笑着,看着一圈圈掉队的士兵,简直让人大开眼界。

归根结底,还是穷惹得祸。

让偌大的京营虚有其表。

他又逛了几个军营,果然与一开始的大同小异:

表面上看队列齐整,但实际上却不顶用,虚得厉害。

需要补,而且是大补。

作为潜邸老人,魏大牛第一时间就上报给了皇帝。

朱敦汉闻言,也是大吃一惊,旋即又叹了口气。

果然,还是钱财的问题。

在魏国,普通的士兵都六块龙元了,而大明的京营只有三块,确实说不过去。

但涨军饷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拉拢了京营涨,那么边军必然也要涨钱,然后就是地方的巡检营。

保守估计,涨个两三千万,只是等闲。

况且,士兵涨,文武百官要不要涨?

这倒好,财政彻底就烂了。

“该死的通货膨胀!”

朱敦汉颇为恼怒,旋即他又冷静下来,吩咐道:“告诉他们,去往北海后,每人临时增加两块钱的作战津贴,平日里没有。”

“是!”魏大牛松了口气。

只要能带足金钱,他就保证能打赢这场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