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卖房更为简单,修建地铁、拉迁火车站。
此时的京城,除了一些商业建筑,如酒楼戏楼等是多层外,余者多为平地宅,占地多且又不防火,且是几百年来传下来的旧房老屋,拆建成必然。
甚至,龚橙又道:“若是实在房子卖不出去,可以将王府、勋贵迁移至城外,这样必然会有人买房了……”
这哪是让平民买房,这是逼迫勋贵买房呀!
毒计!
众人心中轻叹。
朱敦汉高坐龙椅,对龚橙的话略微点头,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北京扩充势在必行,城南工场密集,聚集了不少人,但各路衙门却是缺乏,迫待解决。”
“这样,朕觉得,可以建一座工业区,以工场和工人为主,也好分流京城的工人。”
建一个真正工业区,将所有的工厂大小作坊全部迁徙到此,形成群集效应,也好方便管理。
其实,他还想建一个金融区,将所有的钱庄,银行,以机日后各种的机构如股市,期货等汇集。
皇帝开口,阁老们自然赞同。
然后这项任务就交到了龚橙头上,李鸿章为副手,共同筹建大明的第一座工业区。
活跃了气氛后,负责外交部的彭蕴章率先开口:“陛下,外交部从欧洲得到消息,罗刹人在欧洲大举借款,似乎想要兵进西北六国!”
“借了多少?”朱敦汉眯着眼睛。
“法国人借了一千万英镑,英国人借了五百万英镑,奥地利帝国借了两百万英镑,荷兰借了一百万英镑!”
彭蕴章认真道:“合计一千八百万英镑,也就是五千四百万银圆。”
“据闻,罗刹国的年收也不过两亿银圆,如此大肆借款,兵向中亚似乎成真……”
“而且,据老臣所知,此次借款的利息颇低,年息只有四厘,与往迥异,外交部猜测,似乎欧洲的各国对罗刹人东向进行了鼓动!”
“这是意料中的事!”朱敦汉冷声道:
“欧洲各国就像是饿狼,一旦嗅到了血腥味,就会迫不及待的涌来,如潮水一般前仆后继。”
“各大藩国,以及大明的体量,属实太大,也太过于诱人。”
实际上,对于这场战争,朱敦汉是有预感的,但是他没有想到是沙俄。
他还以为是英国人继续向前试探呢!
这头大笨熊,还是上头了。
一场缅甸海战,让英国人试探了大明的水师深浅,但他们还不会罢休,想要篡夺更多的利益。
那么,陆战就必不可少了。
“陛下!”彭蕴章开口道:“正所谓敌之仇寇,我之英雄,若是想要与罗刹人开战,那么就得做好完全准备,结交更多的盟友。”
“奥斯曼帝国,奥地利帝国,以及波兰,立陶宛等势力,也可以进行结交。”
“尤其是奥斯曼帝国,数十年来备受罗刹人欺凌,是最好的盟友。”
“奥斯曼帝国已经被打破胆了!”
这个建议听起来不错,但是朱敦汉却直接否决:“克里米亚战争之后,奥斯曼帝国已经深受法国人和英格兰人的影响,外交难以自主。”
“这般情况下,让他们再次出兵,付出的代价就难以想象了,不划算。”
“尽量的试试吧,一旦代价太大,就算了!”
“罗刹国内反抗势力不断,可以让大使们挥舞起支票,对这些势力进行赞助,甚至可以搞一些武器给他们。”
朱敦汉这时又笑了起来:“如果有必要,可以让他们去魏国,进行军官培训。”
彭蕴章点点头,起身退下。
匡源作为首辅,他向前一步,做出了自己的发言:“陛下,既然战争一触即发,那么京营得提前做好准备,预先开拔。”
“不知要进发多少兵马?”
“西北六国有几十万人,京营就出动十万之数吧!”
朱敦汉沉声道:“朝廷发行5000万国债,严令皇商,以及徽商,晋商,海商,盐商等必须购买。”
“事关战事,必须要严阵以待。”
强制分销国债,这就是大明的特色。
实际上,对于大明民间来说,5,000万的国债只需要一年就能销售一空,但时间却来不及了。
到了这般境地,尽快地筹钱就成必然,强制各大商会分销是最佳手段。
“是!”匡源点点头。
接下来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