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饭,气氛和谐,典型的一家三口。
在坤宁宫徘徊了大半个小时后,朱敦汉就适时离去。
而李莲英在享用午餐时,却在突然被皇后找。
“听说陛下去了城外的庄子,给我的父亲赏了不少钱?”
邵秋儿柔声问道。
李莲英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惊异。
毕竟这一趟人不少,皇后能打听出来也是正常。
“是的!”李莲英低着头,如实道:“国丈解说的仔细,陛下很开心,就赏了一百匹绢!”
“多谢李大官美言了!”
大官,对太监这顶级宦官的别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监这个名词不仅仅是指官位,还成了宦官的代表,自然在称呼上被舍弃。
“这是黑龙江将军送来的东珠,本宫一时间倒是用不着,索性就送给你吧!”
李莲英忙跪地感谢,然后就领着东珠离去。
皇后的赏赐光明正大,他可不敢不接。
回到乾清宫的途中,他正好碰到了石大福。
这位东厂提督兼司礼监秉笔太监,面露思考,脚步匆匆,显然是皇帝交代的任务。
“干爹!”李莲英清脆地叫了一声。
“在外面就别这样!”闻言,石大福神情紧张,拉扯着他来到了拐角:“你如今是陛下的贴身太监,得讲究些。”
“是!”李莲英忙点头。
“我这次来,陛下倒是交代了一些事……”石大福述说着皇帝吩咐,让他找一些速生树木的疑惑。
李莲英则道:“陛下今个去了城外,见着山丘荒芜,连根杂草都见不着,所以就想着找一些速生木过来。”
“一来可以点缀一番,二来可以让百姓们进行砍伐取暖,这可是造福百姓的事,干爹你可抓点紧——”
“这件事我自然明白!”
石大福振奋起来,然后对着李莲英严肃道:“记住,陛下的行踪莫要透露出去,这可是关乎你的前途……”
李莲英自然满口答应。
孰料,石大福话音一转,低声道:“我听说张文州力不从心,想要退下来守皇陵?”
张文州是司礼监掌印太监,是整个后宫宦官的首领,也是服侍宣仁皇帝十几年的老臣,在宫中的关系可以说是盘根错节。
但有句俗话说的好,一朝天子一朝臣。
魏王上位后,他张文州自然得退下来,给皇帝的新臣让位。
李莲英低声道:“是有这件事,张文州借着年岁大了,想去给明宗皇帝守皇陵,但是陛下给否了。”
“为何?”石大福面露不甘。
“以儿子来看,应该是为了宫中和内廷的安稳着想,再过一年半载就不一定了……”
李莲英开口道。
实际上,虽然世祖皇帝依旧保留着司礼监,但那么多皇帝以来,只有在高宗朝大展威风,替高宗皇帝把握大权。
但那是特例,毕竟高宗幼年即位,对文臣天然就不信任,而但凡是成年君主,都会大权在握,司礼监只能是辅佐。
昭宗皇帝倒是个好机会,可惜早夭了。
在今上即位后,司礼监这样的鸡肋,自然是维持安稳为要,换不换人对于皇帝没区别。
但这话却不能对干爹说。
“嗯!”石大福点点头,心情平复来些:“莲英呀,你不要嫌干爹啰嗦,如今你是陛下跟边的红人,巴结的人不计可数。”
“但仍旧要维持本心,谨小慎微才能在后宫中活得更长久。”
李莲英自然满口答应。
待其离去后,李莲英目送其身影离去,嘴边嘀咕着:“秉笔要升掌印,这官位什么时候才让人满足呀!!”
他迈着步伐,一路上享受着宫女宦官的行礼,微微点头。
在皇帝面前谨小慎微,但在这群人面前,可无须如此。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他自然知晓媚上欺下的道理。
……
吉大港。
作为雍国唯一的出海港口,以及割让孟加拉地区后剩余的仅有肥沃之地,这里依旧留着近三百万孟加拉人。
不过,对于之前的两千万木斯林人口的巨大负担相比,这三百万人就不值一提了。
雍国如今的总人口,虽然已经不足七百万,对仍旧能够控制住吉大港,也就是这片所谓的东孟加拉地区。
随着之前协议的达成,湘、卫、蓟,缅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