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千明军,一个不好,堰京将危险了!”
“大王,那袁何率众破了城门,已经回到了城外的军营,而且明军蓄势待发,似乎有不轨之意!”
一则坏消息传来,满堂皆惊。
区区两三千人,自然不会让他们害怕,但其中表达的深意,就让他们不寒而栗。
英国的使臣被杀了,那么必然很难达成和议,而如果又得罪了大明,前有狼后有虎,锡兰必然危险了。
“殿下,社稷为重呀!”
首相劝说着。
这时候,锡兰王爷冷静下来,陷入沉默。
他想要的只是想保存江山社稷,就那么一点点浅显的要求都无法保存,实在是太憋屈了。
“来人,送酒千坛,猪羊百头,再送一万块银圆过去,给明军洗洗风尘!”
思考了许久,锡兰王还是从心了。
姑且不论他心中怎么想,明军如此肆无忌惮地投入英国使臣,定然是藩廷之中有人通风报信。
这些人也很好猜,亲明份子。
一群受到儒家思想熏陶的读书人。
满朝堂,这样的人占据大多数。
他作为国王,虽然可以一言九鼎,力压群臣,但人家口服心不服,捣乱是必然的。
这是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第一次,他感觉自己是个傀儡。
“另外,告知内外,我锡兰将与法夷不共戴天,凡是有言和者,格杀勿论!”
“殿下圣明——”
群臣拜下,各个神色不一。
国王将自己的后路都断了,一门心思的想要战争,他们自然乐意。
事毕后,锡兰王一脸疲色,也懒得见人了,直接回去休息。
而首相等宰相,则面色平静。
“首辅,如今我国钱粮短缺,怕不是法夷的对手呀!”
这时候,有人开口道。
“打不过也得打,这是道统之争!”
首相沉声道:“一旦议和,我儒家将失去统治,没有儒家的锡兰,还是锡兰吗?”
众人纷纷颔首,表示认同。
由于距离印度太近了,印度洋就在西侧,锡兰是从欧洲到亚洲的必经之路,往来的船只不计其数。
自然而然,传教士也来了。
与在东方的约束不同,来到锡兰的传教士一个个野心勃勃,胆大妄为,个个都想谋夺儒家的位置。
印度半岛,不仅有英国人,还有法国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这些零碎的殖民地虽然都不大,但却是一个个中转站,巢穴。
如果不是大明在后面撑腰,这些传教士早就得逞了。
不能拜祖先,不能拜神佛,甚至连孔子都不能拜,这对于传统的儒士来说,简直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这完全颠覆了宗法制,光宗耀祖都没了。
实际上,借助明军来袭杀英国人,这是第一选择,如果明军没有得逞,那么将会有第二波的土匪作乱。
“法国人不足为虑,他们在印度半岛只有两个殖民地,民众不过百万,唯一忧虑的这是英国人!”
首相淡淡道:“只要朝廷扛得住,我们锡兰就没有危险,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好处!”
“坚持住立场,这是关键!”
此话一出,众人凛然,聪明人瞬间茅塞顿开。
锡兰只不过是大明和英国争霸的余波,只要两国争斗,作为边缘地带,锡兰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关注。
孟加拉在北,锡兰在南,两者夹击印度,将会是朝廷的不二人选。
一旦得到关注,锡兰自然会得到大量的援助,昔日求而不得的资源也会被开放。
甚至还能跟着朝廷一起喝汤。
想到这里,所有人精神一振。
……
达卡城。
经过数月的围攻,达卡这个大城终于不堪重负,大门洞开。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明军没有动用新式火炮,而依旧沿用着老式火炮的原因。
同时,英国人的商船源源不断地送来物资补给,等到炮台被修起后,达卡城被断了援助,最终被攻破。
就算如此,仍旧有数万英军撤退,离开了达卡,回到了加尔各答。
这也是顾海章有意为之。
他手底下的兵马说的好听是联军,说的难听,就是一群心思各异的炮灰。
除了那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