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兰局势暗流涌动,但孟加拉却是关键点。
因为孟加拉可以威胁到印度的安全。
印度地区,数亿人的超级市场、庞大的人口和资源,如此庞大的地区沦陷为殖民地,是英国上百年努力的结果。
就当如此,印度也充斥着大量的土邦、领主。
印度作为英国最重要的殖民地,仅次于本土的存在,一旦受到威胁,英国必然炸毛。
“陛下,臣之意,必须加快对孟加拉的建设!”
作为印度战略和亚洲霸业的重要一步,孟加拉这块地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匡源作为首辅,或许性格有差异,但他的战略目光无疑是上上之选:“学习英夷,派遣军官组建仆从军。”
“我大明或许缺乏金银,但绝对不缺军官。”
上任次辅的曾国藩刚从天津归来,面色还带着疲倦。
他则建议道:“英夷水师逞威,短时间内朝廷也无可奈何。”
“如此,可修建要塞,逛设岸防炮,到时候达卡就必然万无一失。”
“除了孟加拉地区之外,沿海各地也不例外,建立要塞。”
“荒唐!”这时,匡源反而不赞同了:“孟加拉也就罢了,我沿海地区有两大水师守护,何须建设要塞?”
什么是要塞?
几百年来,要塞的含义已经演变成了防御点。
换句话来说,就是迟滞和制止敌方长驱直入,以便朝廷争取时间。
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堂堂的大明,威震世界几百年,何须如此保守?
而曾国藩则没有争吵,反而沉声道:“地方糜烂,要塞已成必要之选!”
说着,他叙述着在天津的见闻。
天津作为水陆中枢,位置自然极重。
也因此,天津除了驻扎着数千巡防营外,还有万余京营。
但等曾国藩前去检阅,兵马空缺泰半,许多京营士兵远离京城后,马放南山,雇佣普通人入营当兵自己反而去做生意。
水师更不堪,一个个做的走私买卖。
拿着朝廷的船做走私,将领们一个个成为了富家翁。
兵无战心,将无战胆。
这也就罢了,岸防炮更是让人触目惊心。
“陛下!”曾国藩神色凝重道:“昔日自世祖朝,就修建了塘沽炮台,架设上百门大炮,皆是万斤以上。”
“曾经的铁芯铜管,不知何时被人调换了包,换成了铁心铁管,就算如此,也不到一半。”
“剩余的,竟然用泥捏制成炮,涂上颜料伪装成了火炮,若非老臣一意孤行,还不知道被瞒报到什么时候……”
听得此言,众人哗然。
近畿之地,竟然武备如此松弛,简直是匪夷所思。
细细一想,如果不是朝廷准备把前装炮换成后装炮,曾国藩也就不会去巡视,那么就会一直如此。
设使一日战争来临,他们这些人还瞒在鼓里。
朱敦汉更是脸色铁青。
真是文恬武嬉呀!
不过片刻,他又松缓下来。
见多了,就不以为奇。
这段时间,天下的奏疏题本他都看了那么多,还有如今的军事调查处的消息,他早就该适应了。
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辽东,或者新加坡,他都没那么惊怒,但偏偏在几百里外的天津,危及自身安危。
“依卿之见,须何地建设要塞?”
朱敦汉立马明白了曾国藩的意思。
他并没有掀桌子,或者说把巡防营全部剔除的打算,而是准备另辟蹊径,以建设要塞来弥补海防不足。
这种好处很明显,不用动原先的利益群体,免得动荡,同时又能重新建立防御体系。
唯一的缺点就是耗钱。
“天津为其一,登州府为二,松江府为其三!”
曾国藩早就想好了思路,脱口而出。
天津为要地,更是临近北京,建立要塞是必不可少的;松江府地区是长江入海口,为了腹地安危,建立要塞也是必不可少。
同时也是守护着江浙一带的经济。
登州府隶属于山东,按照道理来说没那么重要,但登州府比邻渤海,庙岛群岛,也就长山列岛几乎锁死了渤海。
昔日在宋朝令人胆寒的发配沙门岛,就是在此。
这一道天然的岛链,在几百年前都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