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四大水师,最关键的就是渤海水师,这是护佑京畿的力量,自然要不断的增强增大。
南洋水师力量虽然不断扩张,但人家英国人也不是吃干饭的,几亿印度牛马,一年能榨取三千至四千英镑。
这是何等的不当人?
每年投入印度水师几百万英镑跟玩似的。
大明想要超过,最少还有两三年时间。
“陛下!”这时,冯桂芬终于捞到了发言机会:“臣听闻,法国人和普鲁士产生的龌龊!”
1866年普奥战争的胜利,把奥地利踢出了德意志,确定了普鲁士在德意志联邦中的领导地位,但这严重威胁到法国在欧陆的霸权。
拿破仑三世要求俾斯麦同意,把莱茵河西岸的巴伐利亚和黑森-达姆施塔特的部分领土合并于法国,作为对法国在普奥战争中保守中立的报偿。
这只是开端。
而实际上,烟火味越来越浓的关键,却在于西班牙的王位战争。
1868年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二世因为私生活放荡,政局混乱而被推翻,致使王位虚悬。
作为霍亨索伦家族选亲的利奥波德亲王,也似乎有继承权。
这是法国人无法容忍的。
而实际上,普鲁士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所谓的王位争执,不过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拖延时间罢了。
法国人此时还蒙在鼓里,只是觉得普鲁士在痴心妄想,也没当真。
但不管怎么说,普鲁士先后通过了普丹、普奥战争的胜利,已经完全成为了欧洲大陆的挑战者。
其百万规模的陆军,严重威胁到了法国在欧洲的霸权。
同时,作为欧洲的搅屎棍,英国人一直在给普、法之间吹风,鼓动战争。
正所谓旁观者清,面对越来越紧张的欧洲局势,大明的阁老们隔岸观火,分外清晰。
“普、法必有一战!”
朱敦汉断言道:“整个欧洲,法国人不允许有第二个陆军强国,英国人不允许法国领导欧洲。”
“而普鲁士想要统一德意志,就必须要打败法国人。”
“这是他们之间的死结,必须要通过战争才能解决问题,商谈是没有结论的。”
“而我们大明,要在其中捞取好处才行!”
随着苏伊士运河的开通,亚洲和欧洲的距离再次缩短,尤其是电报的相连,几乎可以说是转瞬即至。
某种程度上来说,普法战争的结束,无论哪一方是胜利者,必将会影响到欧洲的局势。
同时,其还会泛滥到整个世界。
例如,如果法国战败,其在印度的殖民点、锡兰的战争,必然是要有所退让的。
就算是非洲和南美洲的利益,也会有一定的萎缩。
而如果法军胜利,也会是一场惨胜,势力段时间内也会退缩。
无论怎么说,对大明都是有利的。
而内阁基本上都倾向于法国胜利。
“法国自拿破仑以来,陆军为欧洲第一,阿尔及利亚及克里米亚战争,都显露锋芒,普鲁士虽然在几场战争中证明了自己,但都是一些小国,不值一提!”
冯桂芬述说着自己的见解。
而这一番话竟然得到了众人的认同。
只有对法国比较了解的龚橙,则开口道:“不一定。”
“法国陆军的腐败,早在墨西哥此次就可见一斑,而普鲁士则是新晋强国,自有一般开国气势!”
“而且据我所知,英国人在两国之间一直在拱火,恐怕英国人早就对法国人不满,一直在暗中支持普鲁士王国!”
听到这,朱敦汉诧异地瞥向龚橙,这见解着实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