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我要铁马!”
“给我来一辆——”
“我家主人要那一辆镶嵌宝石的!”
不知何时开始,京城突然出现了一个卖铁马的店铺。
很快,这间商铺立马就火遍全城。
一辆铁马,售价高达一千块银圆,就算是普通的官宦人家,也是心疼,更别提普通的百姓了。
而这样稀奇的玩意儿,却极大地符合贵族和富人的口味:
一件不需要牲口就能走的要自己,太新奇了!
而实际上,作为自行车的推广地,京营,或者说是新军才是第一。
“陛下,这铁马分外的神奇,不仅是在平地上能够走,就连那些狭窄的地带,甚至是山地,也能勉强行走!”
左宗棠站在皇帝一侧,这是整个操场上不断练习的士兵们说道:
“在铁马后面,不仅能够载动两三个人,还能载动大量的粮草!”
“据估算,一辆铁马可以转运两百斤的粮食,仅仅需要一人即可,百里之地,能够比普通的牲口节省一半的运费。”
“而如果达到300里,能节省八成!”
“这对后勤保障来说,是极大的便利!”
左宗棠作为将领出身,目光所及之处自然就是战争。
而战争最要紧的就是后勤保障,自行车在他看来就是比牲口还要好用的运输工具。
朱敦汉嘴脸扯扯,没有言语。
这番话再怎么翻译,其本意也就是如此:人力比牲口便宜!
一天时间,即使普通人一日三餐,也不过两三斤的口粮,但牲口最少十几斤,草料得是加盐,或者鸡蛋,不然的话就会生病,走不动。
骑着自行车,但凡有点耐力的,一天少说能走七八十里地,而牲口负载大,耐力却比不上人类,走个三四十里就不行了。
人,才是最廉价的资源。
“自行车,并不是仅仅用于补充后勤!”
朱敦汉看着畏畏缩缩学习自行车的士兵,摇摇头说道:“最要紧的是机动性!”
“臣明白!”
左宗棠一怔,点头称是。
在如今这个时代,所有强国的部队除了物资补给之外,机动性也是优势。
或者说,自行车的出现,就代表着机动性的大跨越。
就像二战时期,骡马化对于中国来说就是非常困难,大部分的时间依靠人力。
而日军呢,大名鼎鼎的自行车行动队,就能轻易地击溃游击队。
这让朱敦汉印象极其深刻。
自行车碾压双腿,就如同汽车碾压牲口一样。
也就是低配版的闪电战。
在朱敦汉的眼中,想要在大明全面普及铁路,没有几十年的时间根本就很难进行。
在这段时间之内,甚至深入到各个县乡,自行车都有莫大的作用。
别的不提,奥德彪运香蕉就是明证。
甚至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打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火炮,此时给大明十万辆自行车,也能远征漠北。
没有了庞大牲口的口粮需求,仅仅是每辆车后的两百斤粮食,就足够在草原待半年,迷路也能走出去。
“陛下圣明!”左宗棠恭敬道:“短短三日之内,已经有百余人学会了自行车。”
“想来,三千之数不远矣,到时候组建一个铁马团,不知威力如何?”
光是想想,左宗棠就感觉激动。
一辆自行车,不仅能够运载一个人,还能载重200斤的东西,枪、子弹,铺盖,粮食。
保守估计,可以坚持二十天,极端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两三个月。
一只两个月不需要补给的军队,这是何等的恐怖?
“就叫机动团吧!”朱敦汉随口道:“工厂如今越发的熟练起来,每月可产千辆铁马,到时候就可普及到了京营。”
“到时候人人都会骑自行车,铁路和官道不再是终点了!”
平叛,也会越来越简单。
这是朱敦汉的心声。
自从治国之后,他发觉整个大明比他想象的还要腐朽。
即使他励精图治,又有一群人精帮忙,但王朝末期的下坠又岂是那么容易的?
在他改革的阵痛之中,必然有许多的激烈反应,如,造反。
白莲教,太平军就是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