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影响做生意,还对耕田灌溉影响颇大。”
阿瓦士作为后勤补给站,可得好好发展。
在他的规划之中,除了农耕外,铁路、运河,以及一些工场,也会大量建立。
利用波斯自己的资源、劳动力,制造初级工业品返销给波斯,然后外售给伊拉克、埃及等中东地区。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第二阶段,从倾销商品,到利用他国资源倾销。
卡伦河畔的租界,其实就是工场区。
建立初级工场,为科威特驻军补充资源,自给自足,最后反哺大明。
波斯的矿场资源丰富,农业也是中东数一数二的,不利用太可惜了。
哪怕一个面粉厂,就足以获得大量的利益。
“可,邦里没钱呀!”总督无奈道。
“我借给你!”王逸思开口道:“疏通卡伦河刻不容缓,五十万龙元足矣。”
“利息就按照五厘来算吧!”
总督只能应下。
借地方钱来给大明谋福利,这才是正常的举措。
王逸思在阿瓦士巡查一圈,就在城外竖起旗帜,直接招兵。
这是效仿英国人招募仆从军。
波斯人来自于雅利安人的后裔,天然就好战,只不过如今恺加王朝内外交困,让波斯人苦不堪言。
英国人从经济掠夺,而沙俄则战争侵略。
大明的存在感就很薄弱了,对他们来说只是个经商的国家。
不过,每个月半英镑的薪水,足以击溃一切的胆怯,仅仅是三天时间,就有五千余人应征。
经过一番删减,最后三千人入伍,成为了一个团。
而部分的汉人士兵则担任军官,负责指挥这支仆从军。
至此,在西南部,大明建立了军事威慑,投诚的贵族、教士、商人不计其数。
……
军队的战斗力,其组成的方面有很多,如士兵的训练、武器弹药、军官的思维等等。
但笼统的概括起来却只有两样,士气和装备。
士气,是一支军队的灵魂。
军纪的严苛与宽松、物资的补给充裕与否,赏罚是否公平等,都是其组成部分。
典型的就是甲午战争,淮军手持的武器大部分比日本先进,但却还是输了。
如今的京营,尤其是新军,朱敦汉是不担心士气问题的。
经过改革,新军的月俸达到了五块龙元,已经达到了京城的中产水平,足够养活一家老小了。
而装备之中,火枪火炮之外,机动性则是关键。
像是汽车一类的,朱敦汉实在是无能为力,如火花点火、水冷循环、钢管车架、钢板弹簧悬架、后轮驱动前轮转向和制动手把等,他一个不懂。
目前的内燃机也不成熟,或者说刚有雏形。
想要研究成功,没有几十年是很难的。
这时候,马匹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目前国内最多的就是蒙古马,矮小,耐活,只能用做驽马。
而主要的骑乘马,则是由从辽国引进的汗血宝马与河西马混血,其肩高一度达到一米四,后来慢慢退化,稳定到了一米三五左右。
但乘挽兼备的马却很稀缺。
一个标准的六门十二磅后装炮炮兵连,用原种蒙古马需要一百五十匹左右。
而越是重炮,就越需要大量的畜力,需要消耗极大的物资。
如今没有火炮,军队根本就没有攻坚能力。
这年头军队的火炮机动,后勤运输基本只能靠畜力,这种机动模式用军事专业术语来说就是骡马化。
从古代一直到一战,全球军队清一色的骡马化,甚至二战以后也有不少大国的军队还是骡马化。
“据战争部统计,一但出动十万规模的军队,所需要的挽马就要三十余万,而如今民间的短时间定然是无法满足的!”
左宗棠忧心忡忡道。
而如此巨大的马匹数量,是朝廷马场无法供应的,只能靠民间来养马才能够保证到时候能够征召到如此多的马匹。
为什么说战争期间要大规模征召补充军马呢?
因为军方在和平时期其实保有的马匹数量不会太多,主要是骑兵以及军官的乘骑用马。
如果是炮兵、辎重等部队的役用马,其实和平时期的保有量并不多,只有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少量战备部队才会保有满员的役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