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方可容就让水手们采购吃食和各种物资,准备启航。
科威特港作为大明在中东的港口,大量的物资在这里云集,补给起来也容易,唯一需要焦虑的是补水不足。
或者说,在自来水厂还没有修建成功之前,科威特的水都是贵的。
所以方可容就买了几桶酒当做饮料,转头到了阿曼国都马斯喀特进行补给。
马斯喀特是阿曼国都,典型的阿拉伯国家,风气较波斯还要开放些,街上的女子不戴帽子。
方可容在马斯喀特补充水后,又买了些许的特产,就再次启航,向着西方进发。
红海的逼仄和不同,让方可容颇为惊奇。
带来到苏伊士运河时,方可容紧张了。
自从苏伊士运河开通以来,来往东西方的船只络绎不绝,满满当当。
“甚?五百英镑?”方可容惊了,这可是两千银圆呀!
可惜,路费不容拒绝,他只能咬着牙应下。
这一船货物运送至欧洲,这些路费就算不了什么了。
过了苏伊士运河,他才进入波澜不惊的地中海。
奥斯曼帝国近些时日以来,与大明关系亲近,他的第一站就是伊斯坦布尔。
被誉为欧亚中心的伊斯坦布尔,人员往来密集,各国商人络绎不绝,人口早就突破了百万。
值得一提的是,在方可容的目光中,这里的慕斯林更加的开放,自信,目光中洋溢着光芒。
波斯、阿曼,奥斯曼,三地逐步开放,其中的缘由细细一想也很简单:
经济和国内越强大,其就越开放。
奥斯曼帝国作为阿拉伯世界唯一列强,即使饱受欧洲各国的欺凌,但却是有唯一的哈里发头衔。
来自东方的瓷器、茶叶、丝绸在伊斯坦布尔颇为热销。
浅浅一问,原来是奥斯曼东方热的兴起。
在正面击溃沙俄数十万兵马后,饱受沙俄之苦的奥斯曼立马掀起对东方大明的热捧。
书籍,文化,乃至于用筷子,都成了吹捧的原因:
筷子可以随便获得,军队就能随时随地解决用餐问题!
至于用手,在奥斯曼那是野蛮的代名词,他们都是用刀叉的。
更离谱的还有,受鉴于大明分封国土,以至于势力保存完好,奥斯曼许多大臣们建议,让分离势力猖獗的独立,成为藩属国。
这让方可容忍俊不禁。
“大明是当时国力不足,控制不了,而奥斯曼也是国力不足,无法控制,表面上差不多,实际上谬之千里!”
不过,对他来说好处极多,货物出了一半,利润就翻了两翻。
留下一半的货物,他又赶赴西欧。
意大利的威尼斯,已经凋落。
法国的马赛港,却更为肃穆。
方可容一惊,停泊好船只,立马找人问询情况。
一个工人茫然地走过来:“皇帝被普鲁士人俘虏了!”
方可容浑身一颤!
也就是说,拿破仑三世御驾亲征,被俘虏了?
他喃喃道:“这拿破仑不读书呀,英宗皇帝的故事在前,怎么不吸取教训呢?”
话虽如此,但他的货依旧紧销,没几天都被买没了。
一问缘由,商人道:“就算是皇帝退位,哪怕再上了一个总统,巴黎的贵人们也不消减分毫!”
……
拿破仑三世被俘虏,立马在整个世界掀起波澜,各国一片哗然。
哪怕他们预想了再多的结果,也没有想到法国会输的那么彻底。
英国第一时间派出大使,想要在其中撮合。
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投降后,法兰西第二帝国随之垮台。
9月4日,巴黎爆发革命,宣布成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由资产阶级共和派和奥尔良派分子组成的新政府,称为国防政府。
而此时的普军侵占了法国1/3以上的领土,10万普军直逼巴黎。
国防政府的上台,并不能改变局势的崩溃,英国人的斡旋也不见成效。
至此,普军包围了巴黎。
整个法兰西岌岌可危。
许多地方民兵想要再唱着马赛曲支持巴黎,但面对铜墙铁壁一般的普军,却是毫无效果。
而比较讽刺的是,国防政府却在讨论由谁来继承皇位。
因为大部分的法国人及占大多数的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