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维也纳股市会崩?”
御前会议中,皇帝问住了所有的内阁成员。
无论是曾国藩,还是龚橙,都是满脸疑惑。
亦或者说,在经济学这门学问还未成型前,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理清楚原因。
对此,朱敦汉也是心里有数。
作为穿越者,他竟然能够高屋建瓴,晓得经济危机的原因。
简单来说,就是生产力的大发展超过了市场的承受能力,产品滞销,自然就是经济危机了。
归根结底,还是资本无节制的生产导致的。
他就从来没听说过黄金滞销,粮食滞销的,基本都是工业品。
美国在南北战争胜利了,大规模推动铁路发展,无论是钢铁产量还是原油,都得到了极速增加。
而如德国,五十亿法郎(两亿英镑)的巨额赔款,让它得到了第一桶金,掀起了一个'滥设企业'的热潮。
生铁产量,从1866年的100万吨,增加到1873年的200万吨;钢产量从1866年的10万吨,增加到1874年的160万吨。
要说最典型的,则是英国。
煤产量连续五年增长,达到了1.3亿吨,生铁超过七百万吨,钢产量突破百万吨。
说白了,就是德国和美国,一个工业化,一个重建,吸引了大量的资本,再加上如今沙俄的改革,以及大明的革新,让世界资本不断地扩张。
法国失去的法郎,通过金融和出口,几年就能赚回来。
市场是固定的,但多了美国,德国,沙俄,以及大明这个吃家,自然竞争就激烈,吃得就少了。
所以,历史上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就是为资本人为制造市场,使得其活过来。
如今来说,解决经济危机的方法很简单,开放东方市场,庞大的明和藩国市场,足以让欧洲吃个饱。
但朱敦汉却不是卖国贼。
即使是各大藩国,那些市场零零总总加起来,也不是个小数字。
英国有殖民地市场,大明有藩国市场。
“维也纳位于欧洲中心,一旦崩盘,那么德国,法国,意大利,乃至于英国,都不能避免!”
朱敦汉沉声道:“其后果,比想象中的还要严峻!”
“诸位卿家要做好准备,应对危机!”
内阁几人满脸凝重。
随着开放日久,尤其是隆武皇帝即位以来,与欧洲的经济往来愈发密切。
联系越紧,受到的伤害就越大。
例如,每年出口的瓷器、茶叶、生丝三件套,差不多就有一亿龙元也就是两千五百万英镑,牵扯到的家庭超过千万。
人家闹经济危机,自然会削减开支,增加关税,出口额度自然就会下降,影响深远。
不过,大明每年进行工业升级,进口大量的机床、工业机器,原材料,不下两千万,如今倒是也便宜点。
但总归来说,得不偿失。
“陛下!”曾国藩直接开口:“目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魏国市场,培养其喝茶、用瓷的习惯!”
“魏国两千万人,足以弥补部分市场缺额了。”
“瓷器倒是可行,茶倒是有些难!”
朱敦汉无奈。
英国的茶叶市场固然是东印度公司持续培养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还是英国气候湿冷,喝茶去一种改善生活。
而魏国,气候燥热,大热天的让人家喝茶,这不是难为人吗?
二十一世纪,可乐占据墨西哥主流饮料,气候因素必不可少,冰可乐比茶好喝多了。
想到可乐,朱敦汉就是心头一动。
可乐既可以当做军备物资,也可以消耗掉大量的钢铁,以及部分的糖,还是生活产品,不用忧愁滞销。
如今大明的钢铁产量,经过这两三年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生铁产量翻了一倍,达到了200万吨。
而钢产量则翻了好几番,达到了四十万吨,市场都有些撑了,若不是海军还在扩张,早就扛不住了。
“殿下!”这时,立宪派领袖冯桂芬,忽然昂首道:“铁路干线支线都在升级,但国内的铁路建设仍在继续。”
“钢铁产量却增加地迅速,预计明后面,市面上都的生铁价格将会跌两三成。”
“臣意,可以修藩国铁路!”
“哦?”朱敦汉立马来了兴致:“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