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候刚把下午在公路上拍的几张照片上传,此刻已经获得数以万计的点赞和上千条的回复赞美。
其中有无数条清一色的“好美”。
以及一串整齐队列的“卧槽妈妈出来看仙女”。
还有熟悉而坚挺执着的“gtmd玉南中学”……
本来点开页面是想要对粉丝们稍作回复的。
但这一刻的苏清颜却思绪纷扰、心神难以安宁,便没了那份心情。
匆匆将留言区的页面关闭。
然后退出了浏览器。
收起手机。
自然不再能看到那条状态页面下的诸多赞美。
同样。
也在不经意间,和自家公众账号后台的许多站内短信、乃至其中尤为重要的一封短信,悄然错过。
又或许。
只是暂时错过。
……
第二天清晨。
众人早早起床洗漱,收拾好了行李上了车,便离开了玛多县,沿着国道公路继续朝着西南方向进发。
差不多又开了四个小时。
临近中午的时候,三辆吉普越野驶入了玉树县城。
却没有在此多做停留。
而是穿过城区之后便继续朝着西南而去。
下拉秀镇在距离玉树县城外四五十公里左右的一片河谷上。
从玉树县城出发,路途不算远。
正常大半个小时就能抵达。
但一路上要穿过一小段盘桓山路和214国道,时值青海的雨季,可一路驶来大地依旧随处可见龟裂如干涸的河床。
远处能见到几头牦牛慢悠悠地自国道上横穿而过,脖颈铜铃叮当作响。
还有赶牛的少年裹着褪色的藏袍,脸蛋黑里透红,显得卖力认真。
终于。
当轮胎在砂石路面上擦出刺耳声响。
不远处小镇的轮廓在明亮的天光下浮现。
下拉秀镇到了。
远远望去,小镇如同一幅被风沙撕扯的旧唐卡。
第一印象便是荒凉。
坐落在河谷两侧的建筑大多是低矮的土房,屋顶压着防风的白石。
中午时分,土房屋顶上已经有炊烟自一个个铁皮烟囱内钻出,混着牛粪燃烧的草木灰气,又很快被席卷而至的西风揉碎。
街道上偶尔有那么一两间沿街开设的牧民商店。
除过基本的日用品外,也卖些民族服饰、牛羊肉、酥油糌粑、虫草之类的藏族本地特色产品。
但看上去却门可罗雀,鲜少有人问津。
整个小镇面积不大。
说是镇子。
其实就是个不大的乡村。
这是国家级贫困乡,在这个年份里依旧有着300多户贫困户。
镇子上的公共设施建筑,仅有一所中心寄宿制学校,一所卫生院,移动网络信号也仅仅能覆盖镇政府的驻地。
林然等人拿着手机找了好半天信号,终于成功联系上了孙义。
从对方那里得到了具体的道路指引。
没多久。
三辆吉普越野车沿着贯穿小镇的214国道向着镇子边缘驶去。
当车轮碾过了国道最后的一段碎石坡。
一座蓝白相间的建筑群突兀地矗立在视野尽头的荒原空地上。
那就是孙义在电话里说起他这几个月支教工作的地点——
当卡村寄宿小学。
……
林然等人从几辆吉普车上打开车门走下。
原野上的冷风裹着沙粒几乎要灌进衣领,让大家伙都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而抬头望去。
入眼的是一栋蓝白色的三层石砖教学楼,旁边连着一小栋的学生寄宿宿舍和食堂。
教学楼的水泥墙面刷着新漆,但墙角依然能看出被风蚀出的斑驳痕迹,窗户玻璃都碎了几块还没换新,用塑料布潦草地钉着就算是修补,在风中鼓动如同喘息的肺。
宿舍楼外的晾衣绳上挂着大小不一的衣裤,如同一串褪色的万国旗帜,随风摇动。
门前的空地就是操场。
一群半大不大的藏民孩子们正追逐着一只漏气的足球,奋力奔跑拼抢时扬起的尘土如同黄云。
有个小男孩不留神摔倒在沙地上,却也不哭闹,拍拍屁股就站起来,露出一口白牙咧嘴一笑,又加入到战斗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