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今天柱子和宁二带马到后面的小河边转悠。他们家的马每天都要牵出来转几圈。无事可干的柱子随手捡了几块石头往结冰的河边上砸,哪里想到,却见到一条大鱼从破口处跳了出来。然后,他们就干脆拿了篓子去捕鱼,竟然弄到了四五十斤鱼。这不,连忙挑了两条的大的,又拿了些小的,一起给丑姑送过来了。
“哎哟,太好,正在发愁过年没有一道新鲜鱼呢。”丑姑说。
过年嘛,不管再怎样,都得比平时多弄两个菜,而鱼则是年夜饭最不可少的一道菜了。家里虽然还有些腌鱼,但连头带尾的整条鱼却没有了。年夜饭的有一道菜很讲究,就是全鱼。不管你用什么烹饪方式来做,只要是一条完整的鱼摆放在桌上就行了。所以,说宁二送来的鱼可真是及时雨呢。
宁二笑了笑,说:“你这话和阿爷说的一模一样。”
“正好,我刚炒了不少豆子,你们带点回去吃吧。”丑姑又说。她找了个小布袋子过来,把炒好的豆子和豌豆分了一半出来,给宁二带回去。
宁二他俩走后,丑姑又拿了六条半斤来重的鱼,让明儿给姜春花家送过去了。不管怎样,姜奶奶一开始还是帮过她的,再者姜春花这段时间确实天天来帮她做针线活。这几条鱼就当是还他们家的人情吧。
明儿接过篮子小跑着往姜家去了,他年纪还小,也没听过什么不好听的闲话。因此并不觉得姜家多坏,而且小时候姜大牛常常带他玩,他对姜大牛还很有好感呢。
因此,姜大牛问这鱼哪来的时,他就直接答:“就是柱子他们送过来的呀。”
“他们倒是和你家关系好啊。”姜大牛满是酸味的问。丑姑这死丫头,本领居然越来越大了,还把宁二勾得死死的,大冷的天还给她家送新鲜鱼过来。
他就搞不明白,宁秀才是看中了丑姑哪一点,居然和吴家这么亲近。要说丑姑是个漂亮的大姑娘,他还信。可是丑姑又黑又丑,还只有十岁,有什么看头?他只要一想丑姑那张脸,就倒味口。实在是已经被村里不少人恶意的打趣过,丑姑是他的丑媳妇儿。
明儿年纪小,还听不出这句话的意思,姜春花却非常生气,连忙岔开话题说:“多谢你了。快回家去吧,这么冷的天。”
明儿应了一声,转头就想走,姜大牛又问:“这么冷的天,他们还特意去打鱼了?”
明儿摇了摇头,颠三倒四的说了几句,姜大牛勉强听懂了,宁二他们是如何弄到鱼的。
明儿走后,姜大牛满是嫉妒的说:“这样也能弄到鱼,真是走狗屡运啊。”
姜春花默默的杀着鱼,没有理会他,她现在已经完全不想和弟弟说话了。
为了给姜大牛娶亲,姜奶奶实在是恨不得一家人不吃饭了,把钱全部省下来。所以就算手中有钱,她也没舍得割肉买什么过年的东西。因此,这几条鱼就成了他们家年夜饭桌上唯一的亮点。可就是这样,姜大牛和姜奶奶也没有说一句感谢丑姑的话。
拿着自己的三十五个钱,姜春花十分开心,感激的说:“还是你行,我还以为只能卖三十个钱呢。”多得了五个钱对她来说,真是个意外之喜,她之前还担心连三十个钱都卖不到呢。
“我也不懂行情,就是跟着别人看了看,才讲的价格。有人专门给绣品铺子里做绣活,赚工钱。很便宜,就十个钱一副,还那么多花。”丑姑把自己上集镇上看到的听到的都讲给姜春花听。
姜春花果然没想赚这个钱,说:“恩,那些高档的绣品不好做,才十个钱也太便宜。”她以后没有再打算做绣活来赚钱了,因为没有上得台面的布了,也没有好的绣线。这两小块布,还是早前吴猎户给的。
其实,他们家附近几条村子的就没有一个人专门做这些高档绣活的,都是和她一样,随便做点东西,能换几个钱算几个钱。甚至多数妇女做自己家的衣服鞋袜都搞不过来,哪里有闲功夫做绣活去卖啊。
而且大家绣功水平也有限,毕竟都不是靠这个吃饭的,平时大家做的衣服鞋袜什么的,也极少有绣花的。都是穷人家,能有件粗布衣服穿就不错了,哪里还有精力和闲功夫还绣个花啊什么的,简直就是浪费。
再说了,她们平时也接触不到这些高档料子。要是把料子弄坏了,还得倒赔钱给店家呢。乡下人整天干活,手糙,哪里敢摸那些好料子啊。就更别谈在上面绣花了。
“是啊,那店家还叫我挑两样回来做呢。她也不想想,我是个能绣花的吗?”丑姑开玩笑似的说。想要学会绣花,估计她这辈子是没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