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指日可待。
人口的急剧飙涨,更进一步促进了港岛房市的繁荣昌盛,社会各界的经济发展也更快了一些。
翻阅到其中一份报纸,提及了外国电视台的事情,赵满仓突然想到了港岛的无线电视台。
“嗯,无线电视台好像差不多开始招标了吧?我还有机会,肯定要拼一把才行。”
无线电视台是港岛最好的电视台,没有之一,尽管中间一度有被亚洲电视台超越的可能性,但也只是可能罢了,最牛的还是无线电视台。
这是传媒喉舌,赵满仓肯定要争一争,因为这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它的宣传作用比报纸等传媒要强多了。
紧接着,赵满仓又看到了关于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的报道,眉头皱了起来。
铜锣湾汽车配件工厂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目前仅有三千多名工人罢了,撑死了也只是一个小工厂而已。
生产的汽车配件包括车门把手、保险杠、减震器和钢圈等加工技术要求低下的配件,至于说万向节等其他配件,目前还无法生产。
不是赵满仓没有这些技术,而是技术工人培训还需要时间,所有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那肯定需要慢慢来培养啊。
“或许也是时候发展一下汽车工业了,要不先弄一个汽车修理厂?”
赵满仓在规划着未来,他的产业集团肯定不能够一条腿走路,不然的话,抵御风险的能力就会很差劲。
汽车工业在未来大半个世纪,那都是非常强劲的行业,断不可能就这么放弃的。
港岛这座城市又是免税的,所以在这里发展汽车工业,完全是得天独厚的优势啊。
汽车修理厂、轮胎加工厂、汽车装配厂等都需要陆续成立起来,然后到时候就可以合并成为新的汽车制造厂。
京城汽车制造厂不就是这么来的嘛,有现成的作业抄写,赵满仓当然肯定要抄写啊。
“半导体行业不是那么好进去的,但是汽车工业和电器家电行业完全没有问题嘛,为什么不参与进去呢?”
设想非常好,但赵满仓也知道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
隔天,赵满仓没有急着去鳄鱼国或山姆那边,而是去参加一场聚会。
霍英东、黄瓜李、郑裕彤、李兆基、包玉刚等人全都来了,赵满仓找的就是他们。
“霍生,好久不见。”
“赵生可真是年少有为啊,不知道你今年有没有三十岁?”
看到赵满仓的时候,霍英东还挺吃惊的,忍不住好奇地多嘴问了一句。
二三年出生的霍英东,现在已经三十九周岁了,距离四十岁也不远了,或者虚岁就是四十岁了。
可赵满仓看起来十分年轻,绝对是没有超过三十岁,即便他戴着老式眼镜以及沾了胡须,看起来很老的样子。
但皮肤状态和精神面貌这些,那是比较难改变的呀。
他之所以这样,就是伪装一下,跟本尊有点区别。
在这样的伪装下,他相信就算遇到侯建华他们这些华润公司的领导,对方也认不出来,即便是认出来也会认为他是赵满仓的兄弟。
因为侯建华他们这些人绝对知道赵满仓的父亲赵振生教授绝对是一个风流人物,在国内这边留下了两子一女,在国外还跟邵文君结婚,同样有了孩子。
再说了,世界上长得像的人也不是没有,只能说凑巧而已。
赵满仓跟霍英东简单寒暄两句,然后试探性地开门见山,聊起了关于汽车工业,家电制造业等。
他是这么打算的,跟港岛这些本土财阀合作,成立一家家电制造厂,可以从生产洗衣机开始,然后逐步向空调、电视机、收音机、电风扇等方向发展。
只不过,霍英东虽然有点好奇和心动,但还是拒绝了。
原因有两个,一是他跟赵满仓的关系很一般,见面次数屈指可数,二是他对家电等技术行业不是很懂,甚至可以说是不怎么了解。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他进入这个行业,他心存顾虑也是人之常情。
最后一点,那就是他的立信置业公司盈利还算可观,赚钱靠房地产就可以了,所以他自然就没有搞高科技的心思了。
李家成等其他人也都差不多,都是相对短视的逐利之人,另外他们也不相信赵满仓会这么好心,会把盈利的企业拿出来分给大家。
现如今的港岛房地产发展如此迅猛,傻子都知道要进入房地产这个行业,怎么会选择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