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集合。
......
东南军区
陆战队海训基地。
一场别开生面的比武。
比武对象,陆战队员和借用海训基地的老a。
现场气氛热烈。
陆战队建立之初参考大量以M军为首的外军训练方式。
可以说在华夏独树一帜。
怦!
怦!
结合实地障碍一连串抵进射击。
杨锐中尉用时54.6秒。
齐恒中尉用时55.1秒。
陆战队爆发一阵强烈喝彩。
“祁队,你那个兵不错啊。”袁朗对比武输赢看得并不重。
陆战1师某旅大队长祁晓斌笑笑。
“老A想在陆战队挖人?”
袁朗欣赏打量远处的杨锐,年轻,朝气,有一股真诚劲儿。比武赢了后主动拉齐恒交流经验。
“挖人谈不上,人才交流,战术体系的互换,才能使我们保持足够的新鲜头脑,如果祁队需要,我把齐恒借你们用一段时间。”
祁晓斌看了一眼中校,“有道理,不过海军已经准备建立自己的特种战术大队,人选就在陆战队里挑,杨锐是一早被选中的。”
“代号蛟龙?”
“没错!”
代号蛟龙,海军远洋突击一环。
袁朗暂时不提交流人才的事,蛟龙突击队建立的背景和任务比老a要复杂,多国会议确定,由于部分湾区海盗猖獗,根据国际海洋法,允许各国军舰为本国商船护航。
大国海军梦,走到远洋打击这一步,是几代人梦牵魂绕的夙愿。
而蛟龙突击队建设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提上日程。
袁朗忽然期待起蛟龙出现的一天。
华夏海军乃至包括空军在内建立独属自己体系的特种战术大队,对老a是一件好事。
理由很简单,每一支特种战术大队都有独特的风格和战术体系应用变化,只有多元化发展,同等级别的互相碰撞,老a才能不断学习、成长。
格局,这一点。袁朗比a集团军军侦营营长高明不知多少倍。
当日,老a三中队结束海训,乘坐运8,也就是8爷飞往巅南。
绝密任务—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