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人有一万多人冻饿倒毙在路上。
出现在伪军视线里的只是第一批,他们身后,队列拉长到数十公里。
只不过因为人太多了,哪怕是第一批,所以看起来也无比震撼。
“我的天啊思密达,他们,他们是嫡系24旅?”
“战败的嫡系24旅?”
“他们不是在介川?怎么过来的。”
怎么过来的确实是个问题。
零下二十四度,哈气成冰,活人套着死人衣服,能套几件套几件,脚上的靴子里垫了n层呢绒布条以及乌拉草。
拿着东北军发的给养,两个馒头,或者二两大米,又或者一听罐头。
总之,哪怕东北军官兵缴获堆积如山,依然按照长官命令,以最少给养标准,给伪军俘虏发口粮。
日内瓦公约?
那是什么?
不知道。
而最少给养标准,是那种可以饿死一部分人,但又不会把四万人全饿死。
就这样,俘虏上路了。
不上路也不行。
东北军在后面用机枪逼着他们走。
这场行军再过五十年注定成为高丽半岛永远的痛。
也是成叶青和松井石根两个人名字在高丽提也不能提的原因。
无他,惨烈如地狱。
上路,向新安洲方向,向津湖方向。
两个馒头揣在怀里的算是幸运儿。
倒霉者分到二两生大米,代表需要木材、需要时间把大米煮熟。
然后煮熟之后,热气腾腾米汤,激发冰冷地狱里人的兽性。
往往煮食者,来不及喝一口汤,就会被同伴抢走。
暴力引发更多暴力。
活着,努力活着。
路上因为米汤发生的血案,导致至少千人斗殴死亡。
不过不管怎么样。
四分之三的人,活着到了津湖平原。
在伪军二营发现他们时,他们也发现了正在挖沟的保安六旅三营。
希望,就在眼前。
活着,活下去......
保安六旅三营一名上士飞快去报告营长,其余人,纷纷丢掉工具,跑向“幸存者”大军帮忙。
接到汇报的营长大吃一惊,迅速前往查看,心情无比震惊。
衣服、热汤、热饭、柴火是必须所需。
三营,哦,不,整个保安六旅都没有这么多物资。
他们所分配到的给养,早就经过日军严格计算,不会多一分,通常也不会少一分。
虽然炊事班已经拿出所有存货煮成米汤,但毫无疑问,杯水车薪。
更恐怖的是。
源源不断的人还在抵达。
等到了下午五点。
保安六旅面对的是将近三万急需救助的......同胞。
在保安六旅忙碌时,协同防线的鬼子冷漠地缩在军大衣里看热闹。
对于介川高丽溃兵,他们有所耳闻。
几万人阻击,竟然连一天都没能坚持住,这对文化崇信失败者应该谢罪的鬼子来讲,就更加看不上本来就被他们瞧不起的伪军。
鬼子基层官兵冷眼旁观。
而鬼子高层同样如此。
后勤,已经到了极限。
这场大雪太突然了。
别说现在多出三万人。
后勤连能保证供应编制完好的二十来万人都做不到,部分部队的给养,将在下星期少量削减。
所以,运力问题没解决前,他们根本养不起多余的三万人。
这就造成了,鬼子高层,包括第一方面军指挥官,对联合作战的高丽伪军高层,要么避而不见,要么把求助电报束之高阁。
远征军的阳谋。
鬼子高层也很难受。
屠杀高丽平民命令他们可以下达。
屠杀伪军……吃相难看。
不过,不管不问也等于变相屠杀了。
然而鬼子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
伪军编制完好的部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力量,虽然很烂,但数量足够多。
当保安旅意识到,数万同胞将冻饿在面前,所有官兵内心冰凉。
同类同族受到伤害触动性极强。
第六保安旅旅长第三次委派参谋长和鬼子大队中佐指挥官商量,让出少部分给养。
这一次,第六旅不仅遭到无情拒绝。
鬼子中佐冷酷表示。
第六旅用光了三天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