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瑾在整个朝会上没有什么作为,大部分时间都是沉思,想来董卓还是沉不住气,要是按照李儒之计,徐徐图之,只怕难对付的多。
如此强势残暴,反而更会激怒群臣,抗争更甚,果不其然,司徒王允便邀请他入府一谈。
何灵思本是要派太监唤他,见到几位老臣伴在其左右,又觉得不妥,只好忍住心中惧意。
“司徒大人,在下已有约,晚些自会上门请罪,还请大人见谅。”
王允抚着长须,一脸忧色道:“英侯可还有比今日朝堂之上还危急的事?”
“有。”
赵瑾只有一字道出,王允看着其炽热的双目,叹道:“尽量早些,可否?”
“在下不敢托大,完成私事后第一时间登门。”
“那就好,他竟然还要召子干回来,不知是何用心。”
“卢大人吗?”
“正是。”
“那倒是件好事。”
听到赵瑾这般说,但王允可不放心,深怕其被董卓威逼之下以身殉国。
赵瑾也没再多言,快步出了殿门,又与赵云和熊大壮吩咐了些要事,便乘马车至归缘楼。
数百名身穿玄铁甲胄,手执利剑的,亲卫奔赴在其后,声势浩荡,似是故意而为之。
“奉孝,请。”
当青色衣袍的俊年被赵瑾亲自请上三马所拉之车上,他就知道,这是赵瑾对自己的礼遇,又是封了他的窗。
“去少府。”
“是。”
“赵兄不必如此。”
“奉孝你知道我的心意,不用一直隐于幕后,我如今任卫将军,早已能自行开府,难道奉孝不愿任我第一位幕僚吗?”
“哈!”
二者一时无言,但是从郭嘉脸上的笑意来看,应当是答应了。
赵瑾出声询问:“奉孝可否替我说说,荀彧是何样的大才?”
其实他已经知道荀彧是怎样的人,但是郭嘉刚刚算是正式任在帐下,故意多加询问,也能让他感受到赵瑾的重视。
此时的赵瑾像极了一位“渣男”,虽然比喻有些不恰当,但他确实是这样照顾几位兄弟的,不管是武将还是谋臣,他心中自然有一杆秤。
“何颙评价他有王佐之才,我便慕名与他结交,只觉得其言还是谦虚了。”
赵瑾接着问道:“那如何只能做个天子身旁的书吏,岂不屈才?”
“府君不知其叔父荀爽,因惧宦官权势,于是让荀彧娶常侍唐衡之女为妻。汉桓帝时,唐衡为小黄门,参与诛杀大将军梁冀,随后获封汝阳侯,位列五侯之一,为人贪暴,府君便知其中缘由了。”
“可惜!被他叔父无知所牵累,白白浪费多年时光。”
其实他知道这是整个颍川荀氏做的决定,并非荀爽一人,且其早已料到宦官当政的局面,早就与其结交,保全家族的仕途和安危,可谓是高明,虽然被口诛笔伐,但金子总是会发光。
后来也证明了,荀彧的道德人品,并非因这一污点而被抹黑。
乘车来到少府前,里面办事堂屋林立,属官众多,不少官员书吏来来往往。
见到正名盛一时的赵瑾后,纷纷躬身行礼。
赵瑾与郭嘉下了马车后,径直往里走去,没有人会阻拦他们,府门外一列列的士卒站在两侧,整个少府也因此有着一股肃杀之气。
“文若!”
正在案牍前撰写着任命官员旨意的荀彧,听见熟悉的声音,抬头望去。
“奉孝?”
他将笔放在案头的架上,起身快步与前来的张开双臂的郭嘉熊抱了一下了。
“我还以为你又云游天下了,怎会在洛阳?”
当赵瑾跨过屋门后,见到荀彧后,打量了一番这位不世之才。
从年纪上看,二十五六矣,头戴冠冕,一袭黑鬓,给人观感就是富有诗书才华的书生,比起郭嘉,多了几分正气和稳重。
郭嘉也是性情豪爽的人,开门见山的介绍来意。
“文若,我如今在卫将军府下做事,他早已听闻你的大名,今日特来一见。”
赵瑾和郭嘉相差没有多少,算是同辈,荀彧算是在场最年长的人了,但还是要向前者行礼,毕竟品阶高其太多,这是礼节。
“荀彧拜见卫将军。”
赵瑾如同见到美人一般,笑嘻嘻的向前抬起其行礼的双臂。
“文若不必行礼,快坐!”
若是按照史上描述,恐怕赵瑾当今的举动,已经有魏武遗风了,不管是各个方面上,都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