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比肩。
荀彧已经算是寻到了他的明主,可此时贾诩却依然默默无闻,只是在牛辅军中偶尔施些小计。
并非他只有这些才能,而是贾诩看透其性格,多少计策脱口而出,可能不但得不到牛辅的赏识,还会要被其猜疑,到头来性命不保。
不过他这个人与他的字一样,比较随和,并不在意侍奉的主公是谁,而是以己身为重,行走在乱世间,他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顺其自然。
后人曾说他为贼汉者,却与荀彧合传,是为不伦。
但这也并不代表其胸无大志。
荀彧与他有许多相似之处,两者年少时皆是才名具显。
荀彧年少时,被南阳名士何颙惊呼为王佐之才,现在其本人也颇受董卓青睐,董卓未入京城时,他常常被召去前司空刘弘府上议事,累次升迁,任北军中候。
当董卓任司空时,逼迫他任长史,何颙则是告病推辞,不愿任其职。
贾诩年少时,名士阎忠也认为他有大才,说他的才干能比肩智近如妖的张良、陈平二人。
他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
急中生智的声称自己是太尉段颎的外孙。
当时太尉段颎,久为边将,威震西土,贾诩便用其名号来吓唬氐人,这群异族便不敢害他,还立下誓约送其回去,与他随行的几十人都已经身首异处了,最后只有贾诩一人生还。
这样能体现其才能的事例,还有很多。
他在董卓的麾下,也正是因为李儒看中了他的才能,提拔他为讨虏校尉,安排在牛辅身旁做军师,深怕这个司空大人的女婿干出荒唐事。
“司空大人与都亭侯闯入南宫后,卫将军赵瑾也率兵进宫,此时皇宫内情况复杂,恐怕是…凶多吉少。”
“什么,岳父他竟……敢闯入后宫?”
牛辅一脸不敢置信,给他十个胆子也不足以让他干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李儒却不在意他的惊疑之色,依次看向李傕,郭汜,张济,甚至是说不上话的华雄。
有的与牛辅一样不可置信,有的能稳住心神,但也在慢慢咀嚼这个惊天的消息。
最终,李儒看向牛辅身后处变不惊的贾诩。
“文和……如今该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