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汉末风云之纵横天下 > 第85章 贾诩之计

第85章 贾诩之计

此后,刘家的江山剩下的半截,接力棒交给了刘协。

不给天下人反应的时间,李傕等人,择了一个“吉日”,草草登基,仿佛就没有刘辩此人一样。

189年,9月1日

刘协在崇德殿正式登基,大赦天下,主要还是李傕等人。

尽皆封侯,任三公之位,此时的位列三公之言,如同一个笑话般,几人可以说是大字不识一个。

以李傕为首的董卓部将,尽皆权盛一时,其麾下士卒,比起董卓在时,更加放肆,猖狂无度,洛阳臣民人心惶惶。

多少人后悔与赵瑾结交,与其有些关系的大臣都早已出了洛阳,此时不知去了何方,唯有他们依然在洛阳内任人宰割。

可布局之人贾诩并未高升,只是任为左冯翊,李傕等人都觉得他的功劳封侯都不为过。

贾诩却说:“自己只是出了些保命之计罢了,哪有什么功劳?”

不管他人如何劝说,坚决不受。

李傕又想让贾诩任尚书仆射,贾诩说:“尚书仆射是百官的师长,是天下的榜样,我贾诩一向没有什么名望,难以服人。就算我可以贪享虚荣,对国家又有什么好处?”

于是改拜贾诩为尚书,掌管选拔人才。

贾诩并非因私欲培养党羽,而是选诸多富有名望之人,担任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位。

在人事方面多有贡献,不少人赞赏他为当今朝堂上的一股清流。

可正是如此,李傕等人,包括李儒,都十分忌惮其才,这样一个无欲无求之人,不知他是为了谋什么?图什么?

人一旦身居高位,接触权力,无不沉迷其中,古今往来,皆是如此,坚守本心者,终是少数,所以才值得天下人赞颂。

他们不单单害怕其计谋之毒,也怕其无欲无求,不知何时便会对自己施以计谋,可照贾诩的生平看来。

此人辅佐主公,多是顺其自然,又可以说是无奈之举,说是忠臣,倒也算是,说是反复无常之小人,也亦可。

先是在牛辅麾下任辅军,又为李傕智囊,为其出谋划策,李傕郭汜二人败亡之后,又走上那早已布置好的退路,在宛城辅佐张济,再到后来与曹操等大才共创大业。

比起吕布被称为三姓家奴,贾诩之主公却有四位,但都是其身死之后,才投身效力后主。

他不受官,不敛财,不恋权,不好美色。

这样的人,天下又有几个?

即使有,又有何人之才能与之比肩?

德才兼备终究是少数,有俗欲才是符合常理。

~~

并州,晋阳外

“陛下,前方便是晋阳城,陛下可暂时在此地休养生息,等冀州安定,便可前往邺城。”

刘辩探出车窗,舟车劳顿使他疲惫不堪,更何况这贫寒之地。

可一路上,饿殍遍野,比起中原和关中之富庶,此地人烟稀少,即使是晋阳外,陆续进出的百姓也就比得上关内一座大县罢了。

好在他看得开,从洛阳而出,此时也算是拨开云雾见青天,何氏在仆从的帮扶下,下了马车,望向眼前这算作高耸的城池,虽然早有些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些落差。

就如同常居于城市的人来到了乡下。

她望向策马在车乘旁的赵瑾,从他的眼中,却看不出任何的失望之色,反而是充满热烈的目光,打算在并州干出一番大事般,双眼炯炯有神。

后者看到了何灵思下了车,其身上不再着凤袍冠冕,而是普通的华袍,少了些威势,多了些亲近之感。

“太后可是感到不适?”

“只是感到些闷罢了,出来透透气。”

“太后要多添些衣裳,并州比不上关内,晋阳更是比不上洛阳,温差比较大,不适是正常的。”

“何为温差?”

“就是冷暖之别。”

何灵思也并非固执之人,确实感到有些许凉意,在马车中还好,出来后,感觉便大为不同。

当一批批士卒和马车涌入城中,赵瑾停留在城门处,看着他面前的杨潜,与郭嘉。

故友相见,内心喜悦之前涌出。

“杨潜!奉孝!”

赵瑾快步走到两人身前,他还是一贯拥抱,杨潜习惯了,而郭嘉还是感到有些不适,毕竟君臣有别,书生在这些礼仪上远比战场上我武夫讲究多了。

这也是为什么要靠文人治天下,古人言,无规矩不成方圆,便是此理。

“府君,数月不见,这诸多事务可是累到我了,文若可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