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汉末风云之纵横天下 > 第138章 府库

第138章 府库

他们不知道,抄了那些宦官的家,包括国库里的那些钱财,还有黑山军、白波军、南匈奴这些叛军劫掠所得的钱财究竟有多少。

要可知道,常山五郡的人口和并州,河东的人口缩减了多少,财富又被剥夺了多少,这些最后都成了嫁衣,平叛之后,哪怕这些贼众只剩下不到一半的钱财。

可收缴以后,这笔钱要是赵瑾全部私吞,这笔钱只怕到二十二世纪都花不完,当然这是算没有出现意外的情况下,比如货币贬值之类。

系统内的金币都还有四万多,此时的赵瑾就算不调用府库的钱财,也根本不差这一千金,更别说再过几日,等到了190年的1月1日。

并州的金币收入又能给赵瑾带来一笔大的。

要是在战场上,10000金币至少要死个七千八千人差不多。

“三千金!”

即使他们不是好财之人,但钱这东西,谁会嫌多?

并不是说三千金的数目足以将他们的认知颠覆,像先前给刘辩建新殿,购买马匹,发展军工业,那些陌刀,玄甲、鱼鳞甲等器械的花费也是个天文数字。

府库的状况知道的人并不多,刘辩、何氏,荀彧,郭嘉,还有王允等大臣是知晓的,毕竟有大项目的时候,那些钱财是瞒不住的。

可系统内的钱就是赵瑾的赛博小金库,完全不用担心被人知道。

要是没有收缴那些贼匪的钱财用来填补亏空,恐怕府库已经有了赤字。

之所以那么多支出收不回来,大部分还是因为没有到秋收的时节,不少百姓如今都是欠着官府的钱,等到来年有了收成再还。

这些帐都是没有利息的,哪怕最后全部如数奉还,赵瑾也是吃亏的,但要是这点钱都舍不得花,那并州才是真正的完蛋了。

等明年秋季就能有第一笔账的收入,欠的账以及赋税。

尽管赵瑾今年减免了赋税,从明年开始,赋税也要征收,只是少了些,但也会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他不可能一直做善人,就算是遵从黄老学说的无为而治,该征的税必须得征,不然整个国家都会瘫痪。

养不起军队,修不起路,出现灾荒,国库空虚,没有钱财来拨款,更别说那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的饷银低了,可不会勤俭节约的勒着裤腰带过日子,而是会放开手脚的大胆去贪。

即使现在的人才选拔几乎都是通过举孝廉和察举制,但这玩意水分太大了,真要比起来,还是不如真正的科举制度,可读书这件事又是一大问题。

要想在这个时候开学堂,那所需要的花费可不比军饷少,哪怕有了蔡侯纸,纸张也没有达到人人可以用的地步。

要说蔡侯纸的给哪些人带来利益,那也是寒门子弟,小康,中产阶级人士。

这个比例在如今,是非常稀少的,普天之下,连温饱都达不到,饿着肚子的人一大把。

黄巾之乱真的平息了吗?

这场起义战争除了让那些忠臣良将觉醒了一番,让天下乱了起来,最主要的还是死了太多人。

原本一石粮食要十个人分,现在只有五个,甚至更少。

有的地方闹灾荒,有的地方却丰收。

快饿死的那些人便落草为寇,往那些丰收的地方劫掠。

后者也变成前者那样,整个国家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单靠武力镇压一处是完全没用的。

朝廷之所以能给地方官那么大的权力,是因为他们知道根本就管不过来,就好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般。

或者就跟游戏机打地鼠一般,一会从巴蜀露出来,一会从江东露出来,跨度之大,范围之广。

光靠朝廷的人马,根本处理不了,要是还不放权给地方,只怕事态会一发不可收拾。

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逆转的局面,从黄巾之乱开始,不断派兵镇压,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延缓汉王朝的灭亡罢了。

“你告诉兄长,三千金你要如何用在这婚礼之上?莫非…”

赵融甚至怀疑他不打算只娶李柔一人,而赵瑾虽然也有封侯,可也只是乡侯,与王侯相比,那可差了不少。

如今汉朝爵位可从高到低排列,通侯、关内侯、列侯,县侯、乡侯、亭侯。

在亭侯之下,还有都亭侯,赵瑾如今的爵位也只是乡侯的级别,可地位却是与诸侯王相同。

这种封赏制度最初是来自秦国商鞅变法,以赏赐将士军功所设,汉朝只是将其改善了一番。

所谓的汉朝,也不过是在秦国的基石上所成立的,大多数的制度政策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