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妾室,而他,却还是孤身一人,赵瑾早就说过,多生多育,可周围这些亲近之人没几个真正成家的。
陈善算一个,赵云、杨潜、熊大壮等人也未曾娶妻,或许是因为自己的原因吧。
要是赵瑾早就与李柔成亲,每天过上美好温馨的生活,给他们撒撒狗粮,多半也是忍受不了的。
不过他们的想法与赵瑾相同,都是因为常常要冲锋陷阵,总觉得天下没有太平,就不能先娶妻,万一自己出了什么变故,岂不是让妻子成为寡妇,独守空房?
像杨潜、熊大壮这样还未有爵位的将领来说,除了钱财和些许人脉,也没有多少东西能留给子嗣的了。
赵云倒是与他们不同,如今封了云锦侯,在晋阳的威望已经不小,人人都知道那个锦字与赵瑾的瑾不同,但都认为这又是相同的。
况且赵云还是他的义弟,要说立下大功的这类猛将,大多数是不修边幅,或者是五大三粗的模样,这些人往往不是那些世家千金的最优选择。
可偏偏赵云的肤色比一些女子还要白些,姿容也是美男子的级别,这也就让赵云那狭小的府邸常常被媒婆的踏破。
不过这些向他上门提亲的人,也都不是寻常人家,要么就是寒门子弟,要么就是在朝任官。
反正在晋阳,除了王家,基本上在晋阳的其他的士族女子都十分看重赵云这个香饽饽。
要论最受欢迎的程度,现在应该是赵云了,赵瑾与李柔大婚的消息早已传出,正妻的位置一旦没了,那些大族的女子往往是不愿做妾的。
大婚的消息虽然传出去了,但赵瑾邀请的人却没有多少,赵瑾除了邀请亲朋,其他的受邀也就是三公。
朱儁身死之后,太尉一职便是由卢植来担任,当然,赵瑾没有忘记蔡邕这位老前辈,也没有忘记蔡琰。
这不是人们常说的暗恋,只是回想起初到洛阳时,赵瑾打脸的畅快感,每想到此事,嘴角也就忍不住上扬。
也算是一段能让人放松身心的回忆了。
城内,军营
即便有雪花飘落,士卒也依然在操刀训练,自从与南匈奴决战之后,要说提升最大的,还是这支并州新军,此时应该不用称呼为新军了。
毕竟也是有过傲然的战绩的,就算只是对上装备减肉的匈奴骑兵。
此时的骑兵营已经移至城外,与那些匈奴骑兵一同操练,都是骑兵,训练的项目也是大同小异,当赵瑾将一柄柄长矛,长戈,马槊等长兵器分发给这一万匈奴骑兵时。
他们大多都是震惊的,比起这支并州骑兵,他们的可没有这么多长兵器来使用。
本来被征召而来,这些匈奴士卒都觉得自己又要被汉庭当成奴役来使唤时,结果并不如此,除了那四万匈奴俘虏正在服从劳役,他们这些先前没有与汉军交战的胡骑待遇截然不同。
也正是因此,心中那股隔阂也少了许多,日常也就算与这并州骑兵一同训练。
先前只有五六千人,经此一战,缴获马匹无数,赵瑾又将其扩充到一万的规模。
且让先前那些立下些许军功的“老卒”与新一批的征召而来的士卒混编在一起。
不知道是否因为赵凌月与赵瑾的那层关系,她也被提拔为什长,尽管这是非常正常的举动,但还是会惹人猜疑,那几个头颅到底是不是她亲手夺下的。
有一种说法十分让人容易接受,毕竟那些权贵多少都了解赵府的状况,有些事情,就算是陈善的反侦察做的再好,也是隐瞒不了的。
赵凌月每日回府,去军营的这条路,不知有几方势力在盯梢,军中士卒也许不知道她的身份,或者只是一知半解,但那些重臣,士族,大多都是心里门清的。
毕竟当时赵瑾领兵讨伐南匈奴时,赵凌月在晋阳失踪一事便闹得很大,说是满城风云都不为过,那些士族都有派人去寻。
能与如今的赵家建交,利是远远大于弊的,弊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当赵瑾凯旋而归时,赵凌月却突然找到了,找到了也就算了,偏偏这赵家千金天天往军营跑,久而久之,便发现这件事。
原本还想让自己的儿子向赵府提亲,得知赵凌月哪有一点女子的风范,若是不仔细看看,只当成一名野小子。
就算他们想通过结为亲家来建立关系,但他们的儿子可不是这样想的。
就算是青楼内的女子,那也是小巧依人,琴棋书画多少略懂一二,懂得些雅致。
赵凌月整日武枪弄棒的,亲家又是赵家,往后的日子都不知道该怎么过,怕是想要纳妾,还没纳过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