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汉末风云之纵横天下 > 第163章 精军

第163章 精军

“主公应当明白此理,既想行仁政,又想飞速的扩张,这二者就如同熊掌与鱼一般不可兼得,若是先前主公不行施如此多利民政策,不以收拢人心为目的,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那便早就可以攻打韩馥,夺取冀州,可这样一来,并州就不能安定下来,且依然会发生动荡,但只要令一员大将镇守,也能达到平衡的作用。”

郭嘉这一番话还是非常在理的,既然之前赵瑾为了收拢民心,散财散粮,用来接济百姓,若是说各个矿山所制的军械甲胄都算投入到统一天下的蓄水池中。

那赈灾济民,身份证、屯田制、租聘农具、种子、牲畜等方面,无疑是一笔投资,至少现在是完全看不到回报的。

周期至少也得是一年,等到秋收的时候,涌入并州的流民,辛勤的耕种,定然会先将欠的帐还上,之后拥有了自己的田地,也就不用再漂流失所在各州。

从青州逃到冀州,再逃到并州,或者是从关内逃到河东,又从河东逃到并州。

此时的晋阳,可谓是各方人士都在,想要垄断自身的消息,除了最高一级的军械,赵瑾这一方的动向还是被人拿捏的死死的。

就单凭那些从长安朝廷逃来的官宦一家,就不能很好的分辨其的心理,到底是因为想要恪守臣子的本分,为天子尽忠,还是遭受他人的指使,前来渗透。

要想换一次血,这件事,还得由陈善来做,其实所谓的屯田制,早已经泄露出去,只是很多诸侯不愿意做这样的创举,所要耗费的钱财用来征募军队,制造甲胄,岂不是更为直接?

投资在这些百姓贱民身上,未必就能得得到回报。

但以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这样理念为核心的政策,出发点就是一目了然,百姓又怎能不知道赵瑾是如何待他们的。

如今天下,要说什么地方施行仁政,那也只有赵瑾和刘虞两处,其他的地方,就没有对百姓做出什么牺牲来。

并州虽然荒凉,但也算是地大物博,但要好好经营起来,未必不能成为富庶一地。

自上古以来,中原大地也未曾有多么的富庶,可经过时间的推移,不依然是成为天下的中心,包括北方,南方。

事在人为,在如今的科技水平和生产力得不到解放的情况下,地方的富庶程度,发展程度,还是要看治理的人有多大的才能。

“奉孝之言,其实我都明白,等当得知袁绍已经派兵占据青州,幽州的刘虞也在与公孙瓒决战,天下各个势力都在不断的扩张。而此时我们只是待在晋阳,静坐在此,即使洞晓局势,却不能有所作为,实在是令人夜不能寐啊!”

“主公怎能如此想呢?等秋收之际,我们将先前借出去的农具、牲畜、以及那上万亩由百姓所耕种的农田都将会迎来一次丰收。并州人口本就不多,大量的粮食定然会囤积在粮仓和各个家中,以主公的声望到时,哪怕就是以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他们的粮食,百姓也不会有多少怨言,甚至只要您一声令下,定然会有不少感恩之人,将粮食送到府衙。”

郭嘉认为,要想成势,成为一方强大的诸侯,不得民心,简直就是取死之道。

挟天子以令诸侯就已经够使赵瑾成为眼中钉了,外部已经有所压力,若是内部还不能团结一心,内外忧患,可远比敌人强大更为重要。

荀彧坐在一旁,听着两人之间的谈话,他也坐不住,开口说道。

“主公可知,秦国之所以能统一天下,是何缘由?”

赵瑾见荀彧也加入到劝说自己的队列之中,多少是有些欣喜的,这证明着他的态度,由此可见,荀彧可以说是将赵瑾视为了主公,或是华夏未实现大一统时的国君。

“秦之所以能列于各诸侯之上,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其地理位置。关中之地在各国都想称霸的时代下,是最有利的因素,其次便是商鞅变法,明修法令,上下遵守,这时,才是真正的使秦国的强大起来。但光是使国家富强,却不代表着军事实力。秦国的军制在当时,可以说是领先于诸国,更别提有各个雄关险隘,哪怕是各国联合,也难攻入秦国。”

荀彧见赵瑾对此也颇有见解,心中也是有些惊讶,本以为自己还要替赵瑾描述一二,但没想到后者研究的可谓是十分透彻。

“主公所言无误,但秦为何二世而亡,主公您也应当明白。”

赵瑾不假思索的说道。

“暴政。”

荀彧见他一语道破,便继续引导说道。

“那主公不顾并州百姓的生死,一心攻城略地,打下来的城池,居住在其中的百姓,是笑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