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
一道喜声从大殿外传来,赵瑾身处在殿内,身着金甲,双手扶持在沙桌之上,神色严肃。
“公达?出何事了?”
赵瑾看着荀攸上气不接下气,显然是许久没有进行这般体力运动。
其实荀攸也没有多着急,只是小跑了会,就有些气力不支。
“平城传来消息,张将军夜袭公孙瓒大营,纵火烧营,又以连弩对射白马义从,白马义从损失殆尽,传言说公孙瓒因此气晕厥过去,只是不知是真是假。”
赵瑾瞳孔发亮,本想大喜笑出声来了,但又急切问道。
“张辽和熊大壮是否无碍?”
“主公放心,皮肉伤,郭侍郎信中都一一道明。”
说着荀攸也是明事理的将书信递过,赵瑾仔细审阅一番,随后才喜笑颜开。
军帐之内的杨潜几人,也都面面相觑,哪怕是高顺,那张天生冷脸也是舒缓的多。
张辽和他毕竟都是丁原的部下,如今在赵瑾麾下,见他立了功,也是为他感到欣喜。
张辽的这次主动出击,使后方的危险也降低了许多,公孙瓒想要攻入并州,就不是一月内能攻陷的。
而冀州战场,赵瑾的主力都已经集结在此,一月的时光,足以让他和袁绍决出胜负了。
“子龙的人马到何处了?”
“赵将军的人马应该已经到了曲梁了。”
一名亲军将消息告知了赵瑾,后者颔首应下。
“子龙从巨鹿带回来了多少士卒?”
“禀主公,五千余人,巨鹿已经没有一名守军,已经全部撤离。”
“这邯郸城坚固,只可惜不复往日荣光。”
赵瑾环视大殿,心中感慨,这邯郸昔日为赵国之首都,位列天下五都,如今衰弱至此,除了几座年久失修的宫殿,与县城相差无几。
比起邺城,都逊色了不少。
“你们说,我们是领兵撤到魏郡与袁绍对峙,还是就在赵郡与袁绍决战?”
荀攸微微一笑道。
“主公知道赵郡由来,邯郸往日为赵国之都,偏偏主公之姓也为赵,此乃天意也!”
“天意?”
众人都是一惊,哪怕是正主赵瑾也是觉得有些荒谬,这都姓赵就是天意了,荀攸这张嘴,为了士气,也是啥都能说。
“主公若是撤往魏郡据守,与此处,有何区别?”
“区别确实不大,可公达也亲眼看见,这邯郸已经不复往日雄都之气阔,算不上是绝佳之地。”
“依攸所见,邺城也远比不上邯郸,哪怕主公不信此乃天意,可只要在军中传播此一说,将士定然士气大涨,无不奋勇杀敌!”
“真有此一说?”
赵瑾还是过于低估此时封建迷信的程度了,若是说法能足够信服,足够巧合,那也是能够有说服力的。
“击败袁绍,主公便能一统河北之地,此战至关重要,士气不能动摇,巨鹿失守,将士已经有些许惧意。如今,得让他们相信主公必胜,有天命加持,身处赵国旧都邯郸,主公与其国号为一字,便在军中传播此一说,士气定然大涨!”
赵瑾听到后面虽然觉得玄乎,但好像也觉得有道理,连自己都能笃信一二,更何况麾下的士卒?
在邯郸,赵瑾有近六万人马,那一万匈奴骑兵已经交由自己来统领,赵云领一万并州骑兵去给巨鹿的守军殿后,以防止袁绍派骑兵拖出这五千守军。
五千兵力,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今兵马自然是多多益善为好。
能让赵瑾在正面与袁绍大军交战,不用与张辽一样兵出险招,双方的兵力相差过大。
要是赵瑾愿意,他还能再调一万大军前来邯郸,可粮食却不足以支撑他集结近十万的大军。
赵郡的守军加上巨鹿撤来的守军,赵瑾还未开打,算上赵云的一万并州骑兵,加起来也有七万余人,已经与袁绍不相伯仲了。
这些人,可以说是他所能调动的极限,要是再来一万人,不到一个月,粮食就要告急,此次交战,意义重大。
赵瑾可不能让麾下的将士饿着肚子打仗。
“呃…这个天命一说,就由公达你去军中散播,可好?”
荀攸早就准备好自己亲自去传这“谣言”,别人去说,还真不一定有他嘴中说出更有说服力。
“这是当然,主公放心。”
邯郸的底蕴远不止眼前破旧的宫殿,胡服骑射,邯郸学步等典故的由来,皆是因一个赵字。
而此赵非彼赵,赵瑾出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