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西入川,怕埋伏,往北各城又全是团练,稍微被拖延一下,就会被明太子主力追上,东面就是明太子大军杀来的方向。
李自成能选的就只有两条路了,跟明太子决战,或者渡江南下,去张献忠的地盘。
四十二万大军,还是明太子加孙传庭,能臣猛将更是数不胜数,这个时候李自成会看不清形势去硬刚。
那就不会先后活过众多督师的围剿了。
最终李自成大军渡江,进入到张献忠占据的岳州府。
渡江之后,李自成先是松了口气。
有了长江作为依托,李自成自信可以凭借麾下众多的骑兵,来了半渡而击,这个时候明太子还追来,他也完全有信心来个决战并取胜了。
可过后就觉得古怪起来。
想想当初在南直隶江北,那川流不息的明军水师战船,如今为何不来阻拦他渡江?
还有为何明太子派骑兵先行,来个半渡而击,攻击他的后路。
三十万大军渡江,可不是简单的事。
刚想到这些,长江上立马出现了明军的水师战船,让李自成更觉古怪,可他只猜出了明太子是故意让他渡江到湖南的,却猜不出明太子为啥要这么做。
“难道是为了让自己跟张献忠两虎相争?”
“还是他明太子也玩起了养寇自重?”
李自成开始了他的猜测。
不过无论如何,他现在的首要问题已经不是明太子,而是张献忠了。
……
江北,四十二万大军的巨大军营,朱慈烺正和孙传庭、史可法还有武昌赶过来的吕大器,依依惜别。
“孙督师,史总督,吕总督,流寇就交给你们了!
孤会让郑家继续给你们供应后勤补给,保障尔等大军。
可你们也不要贪功冒进,一定要稳扎稳打,重要的是稳住局势。
堵住流寇北上东进之路,同时堵住他们的入川之路。
之后,再寻求战功。
一个湖南,是无法同时养起李自成、张献忠两支各数十万的大军的,就算是困,也能把他俩困死了。
等孤赶走了清虏也好,或者你三位慢慢困死他们也好,总之,切不可急于决战。
至于兵部万一下达了催战,你直接让兵部找孤!”
以孙传庭的能力,朱慈烺没什么好担心的,最怕的还是被催战逼死,因此直接大包大揽。
其实如今内阁更替换代,资历最老的范景文当上了首辅,兵部尚书又是冯元飏。
很多来自崇祯不合理、又总是朝令夕改的命令,已经被内阁和兵部,暗暗给压下来了。
朱慈烺没有让孙传庭继续统领原秦军诸将,经过整编以及分田,秦军早已经是朱慈烺的嫡系,因此,谁留谁跟朱慈烺北上伐清,也就是朱慈烺自己一句话的事。
原秦军诸将,朱慈烺只给孙传庭留下了高杰部。
又安排二代东宫侍卫长郝摇旗、探花营副将武榜眼出身的李乔,分别出任湖南总兵、援剿总兵。
从李岩麾下给郝摇旗、李乔划拨了一支人马,会同郝摇旗的旧部及从探花营调来一些骨干,给二人各凑够了一万将士,调到啊孙传庭麾下。
还留下了熟悉江南的总兵王之仁,以及勇卫营黄得功。
黄得功、高杰、郝摇旗、王之仁、李乔,五镇总兵,加上孙传庭的督标,光战兵就有十一万将士。
还有督史可法麾下的三万人,总督吕大器麾下的四五万人马,乃至两广总督沈犹龙,也归孙传庭节制。
还有已经推行了三四个月的团练制度。
特别是光复的敌占区,团练制度被完全落实了下去,让湖北、淮南的地方团练,就达到了五万以上。
出于对当文官的热情,江南各省的团练,也初具雏形。
地方团练虽然需要驻守各地,但关键时刻是一支后备兵力。
而湖北、淮南,乃至整个江南各省的团练,都被朱慈烺划归了孙传庭统领。
如此正兵二十万,还有大量后备团练兵,都交到了孙传庭手里。
且麾下两大总督、四大总兵,都是忠心可靠的存在。
比任何时候的孙传庭麾下大军,都强了不止一星半点,而李自成的实力却被削弱了很多。
如此,朱慈烺自然可以对南方放心的北上了。
朱慈烺该担心的是满清,满清不是流寇,他们各个身经百战一身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