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打扫战场俘获的战马,恢复到一万五千的秦军铁骑。
从战场上捡起了烈士们的燧发枪,从线列步兵预备营中抽调兵力,补充到满编一万五千线列步兵。
以及大部分的6磅炮、3磅炮、中型/小型佛朗机炮,连同炮兵。
都登上了运输的沈家沙船及郑家福船。
至于他们的空缺,已经由新任总督淮扬、山东两地兼淮扬巡抚的路振飞,统领山东、淮扬二地的地方军。
以及从山东、淮南各府州县汇聚而来的团练兵。
还有总督漕运的朱大典所部。
等等汇聚而来的兵力,填充缺额的同时,还有兵力超出。
杨廷麟总算继承了卢象升的衣钵,成了督师。
尤世威、李岩、张勇,三人辅助统领大军。
周镜交出了线列步兵的兵权,充当监军,并获得了朱慈烺赐下的太子佩剑。
在杨廷麟出现重大误判,尤世威、李岩、张勇三人都同时反对时。
周镜有权手持代表抚军太子的佩剑,夺去杨廷麟的指挥大权,以杨廷麟为挂名督师,尤世威为实权主帅,统领大军。
杨廷麟始终不是卢象升,除了文官的身份。
统兵能力跟尤世威、李岩,以及河西四汉将之首的张勇,根本不在同一个级别。
尤世威、张勇是武将,李岩虽是文官,但是是新降,且威望和功劳不足。
杨廷麟无论资历和文官职位,都是督师最好的选择。
关键时刻如果杨廷麟不听尤世威、李岩、张勇的意见,那么实际统兵权将落到名将尤世威手里。
加上漕运总督朱大典、山淮总督路振飞,以及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三大最擅长防守战的配合。
朱慈烺以此,来将意外降到最低。
如此,朱慈烺才敢,连同三万多步骑炮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