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快快请坐!说来惭愧,若不是先生妙手回春,冯某恐怕就要命丧黄泉了。只是营中事务繁杂,一直未能脱开身向先生道谢,还望先生恕罪!”
冯云随即站起身朝着李先生躬身行了一礼,一旁的太平军众人也都跟着行礼。
“千岁万不可如此,诸位也都快快请起,老朽如何当得如此大礼?”李先生连忙起身。
“先生医者仁心,不但没有被我等强绑而心生怨言,反而全力救治冯某,先生当得起这一礼!”
李先生听罢这才重新坐了下来。
“呵呵,还望千岁不要忘了你我约定!眼下已经快要到九月了!”
“冯某怎么敢忘记,当初请先生来营中实在是无奈之举!清妖围剿,困在山中,眼看着营中兄弟轻伤拖成了重伤,最后活生生的被拖死,冯某心中实在不忍,所以不得已才跟先生有了一年之约!”
“说实话,老者当初也是不忍见营中将士因伤痛去世,这才答应了下来!”
“正因如此,冯某才要二谢先生高义!”说罢又朝着李先生行了一礼。
太平军刚开始起义的时候,因为缺医少药,导致很多将士因为一点轻伤就送了性命,无奈之下冯云只好派人去将当地名医李茂德给强绑了过来。
刚开始他也拒绝配合冯云,可是在看到营中将士受伤后的痛苦模样,最终还是选择了出手医治。
于是就与冯云山定下了一年之约,李茂德可以救治太平军将士,不过时间只有一年,一年之后冯云山必须放他离去。
眼看着一年之期只剩下不到两个月了,而自已又救了冯云一命,想必今日请他来是要当面答谢他,所以也没有多想就跟着来到了县衙。
可是一到县衙才发现,除了冯云外,其余的几个太平军的将领冯云海、王林、冯士基,还有那个最近才投靠冯云,被任命为灌阳县县长的钱军,甚至连那个女子旅帅张子英都在。
顿时就觉着今日的道谢恐怕不简单!
直到冯云带着众人竟然连谢了两次!自已这才反应过来,这道谢为假,恐怕让自已继续留下才是真!
当即便沉下了脸,重重的哼了一声。半晌之后见冯云等人并不起身,无奈之下只好缓缓叹了口气。
“哎!千岁有什么吩咐就说吧,老朽也算看出来了,想要回到永安去,恐怕是难上加难喽!”
冯云见状,当即大喜!
“先生如此说,冯某实在是汗颜,只是为了营中将士,实在是不得不开口求先生了!”
李先生不置可否,端起桌上的茶杯就喝了起来。
冯云见状也不以为意,当下便说出了自已的想法。
这个时代能够读书识字的人本就不多,而大部分的读书人都想着考取功名,所以能去学医的就太少了。
另外受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对医德要求很高。
“悬壶济世、济世救人”这些都是传统医德的核心要求。
这就导致一个医者往往要花费十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出师,而且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财富也都不如读书考取功名!
所以很多情况下的医术传承都是靠家族传承。这就导致整个社会医者极度缺乏。
而自已军中虽然有了李茂德这个名医,可是终究是太少了,随着扩军所需的医生会更多,自已总不能一直去强绑,所以就想着自已培养,于是就有了要成立军医局的培养。
所以自已就想让李茂德成为准备成立的军医局的局正,让他负责整理一套适合现在的军中的急救措施,再带出一批学生。
随即便将军医局的设立想法给讲了出来。
李茂德本来因为冯云的违约而不悦,但是在听完军医局的设想后,顿时来了兴趣!
医生虽然受人尊重,可是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埋头苦学数十载最后只能当一个医者。
倒不是说医者不好,但是终究比不过考取科举、金榜题名,所以医者的传承虽然未曾断过,但是并未能真正的发扬光大。
“千岁有如此想法,当的上一句仁义,只是不知这军医局又该如何运作?”
见李茂德有意,冯云随即就把自已的设想说了出来,请他指正。
“千岁此法甚好,不过也有缺陷,临时培养出来的军医只能进行一些现场急救,对于其他恐怕是无能为力了!”
“先生此言不错,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想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能懂的清洗伤口,止血,甚至缝合伤口的军医,冯某就已经满足了,想要培养出真正的医者以后也许可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