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时间沙:我在时间缝隙里整活 > 第224章 五代十国

第224章 五代十国

此不合,到继位后二人之间更生嫌隙。 [6]清泰三年(936年),末帝调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并命张敬达、杨光远率军催促其就任。石敬瑭听从部下桑维翰、刘知远的建议,向契丹(辽)借兵叛变,并且对辽太宗耶律德光称儿,允诺事后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且每年输帛三十万匹。张敬达闻知叛变之事后,率军围攻太原,石敬瑭坚守不下。当时卢龙军的赵德钧和耶律德光有意合作共谋中原,石敬瑭大为惊惧,急令桑维翰见耶律德光。桑维翰跪于契丹帐前,苦苦哀求,才使耶律德光放弃与赵德钧合作的打算。耶律德光率军解围,帮助石敬瑭于太原建后晋,即晋高祖。 [5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福二年(937年),晋军与契丹军大举南下,杨光远、赵德钧等诸镇陆续投降。晋军独自攻入洛阳,唐末帝自焚而死,后唐灭亡。晋高祖定都汴州(后升为东京开封府 [68]),依约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契丹从此据有燕山山脉,中原则失去抵御契丹骑兵的天然屏障,在军事上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54]

后蜀建立

就在后唐内乱期间,已并吞东川的西川节度使、蜀王孟知祥在应顺元年(934年)称帝建国,史称后蜀。同年孟知祥去世,其子孟昶继位。孟昶利用中原混乱之机,把势力范围扩展到前蜀的全部疆域。 [54] [58]

江南扩张

江南大国的更迭

五代进入后晋时期,国力大不如前,时常被契丹威胁。江淮地区的吴与后继的南唐国势强盛,他们采取联合北方契丹国制约中原的策略,屡次征讨周边国家壮大势力,成为中原王朝的一大威胁。吴国是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建立的。早在唐末秦宗权之乱时,秦宗权的部属毕师铎率军攻打扬州,杨行密在抗敌过程中发展割据势力,最后建立吴国。 [3]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被唐廷封为吴王,建都广陵。他执政期间鼓励农桑,稳定经济,使江淮地区逐渐复苏。对外则拥护唐室,与朱温敌对。他还选骁勇壮士五千人组织亲兵,称“黑云都”,衣粮赏赐优厚,出征作战,奋勇争先,成为淮南最精锐的武装力量,为杨行密及其后继者长期割据淮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61]

天佑二年(905年)杨行密去世,其子杨渥继位。隔年江西钟传去世,诸子内乱,杨渥趁机派秦裴攻占江西,统一江淮。吴以扬州为都城,其势力范围包括今江苏、安徽、河南三省的淮河以南地区,以及湖北东南部和江西全部,在南方各政权中最为强大。然而杨渥喜好玩乐,又猜忌功臣。天佑四年(907年),大臣张颢、徐温发动兵变,杀死杨渥。次年(909年),徐温拥立杨渥之弟杨隆演为帝,除掉想自立为帝的张颢,彻底掌握吴国大权。 [7] [54]

唐朝灭亡后,吴国不承认后梁正统地位,仍然沿用唐哀帝“天佑”年号,直到天佑十六年(919年)吴国改元武义,才正式与唐朝切断关系。徐温对内逐步剪除杨氏旧将,以稳固其势力,然而其长子徐知训骄横恣肆,曾因欺负杨隆演而引来兵变后,最后被部下朱瑾杀死。徐温养子徐知诰平定乱事,侍奉徐温颇为孝谨,最后成为徐温的继承人。 [8]杨隆演郁郁而终,其弟杨溥继位,并于顺义七年(927年)称帝,即吴睿帝。同年徐温去世,徐知诰成为吴国实际统治者。徐知诰生活俭朴,因尊重吴帝和将领而颇得民心。 [9] [61]

吴、吴越、闽并立 [33]

天祚三年(937年),徐知诰接受吴睿帝禅让,吴亡,建国齐,都金陵,称江宁府(江苏南京)。两年后徐知诰自称唐室后裔,改姓名李昪,改国号唐,史称南唐,他即南唐烈祖。 [10]李昪建国后注意选拔人才,改革朝政,采取与民休息、与邻国友好的政策,使国力持续强盛,是五代时期少有的经济文化繁盛地区。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去世后,其子李璟继位,即南唐元宗。李璟在位初期,南唐国力仍然强盛,对外联和契丹压制后周,对四周国家也采取见机入侵的方式,陆续灭闽国与楚国。 [54] [61]

控制江浙的吴越

在南唐东侧,有吴越国。吴越国的建立者钱镠自镇压黄巢起义中起家。后相继被封为越王、吴王。开平元年(907年),被后梁封为吴越王,正式建国,以杭州为首府。吴越控制的地区包括今浙江和苏南的太湖流域,地域狭小,长期受吴或南唐的包围。为求自保,吴越统治者常向中原诸王朝称臣纳贡,以牵制吴或南唐。钱镠在位期间,促进经济发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