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朱元璋迫不及待地看起来。
他想知道,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朱桂的战报送到那天,老朱把自己一个人关在皇宫的大殿里,
还让锦衣卫守在门外,不让任何人进去。
做好这些准备后,老朱才小心翼翼地看起了战报。
老朱之所以这么小心,也是有原因的。
之前朱允炆那事,
朱元璋召集文武百官,本想让大家看看朱允炆的学习成果,
结果朱允炆在治国理政上一点没学到,
反而学了个开挖掘机,这对治理大明没半点帮助。
这不仅让朱元璋对朱允炆感到失望,也让他觉得丢脸!
虽然没有官员敢当面嘲笑朱元璋和孙子,
但老朱还记得,朱允炆在殿外开挖掘机时,不少官员憋笑的样子!
对老朱来说,这是奇耻大辱!
但因为犯错的是自己的孙子朱允炆,老朱也不好拿这事儿责怪百官,
只能自己憋着这口气。
同时,老朱也长了记性,
不再冒冒失失地想让朝臣们见识朱家子孙的才华,得自己先过一遍。
内容没问题后,
老朱再拿到朝堂上跟百官炫耀,让他们看看朱家子孙的风采。
正因为这个目的,老朱才把自己锁了起来。
“让咱瞧瞧,
小十三到底是怎么平定河西走廊的!”
老朱深吸一口气,随即打开了朱桂呈上的战报。
首先映入眼帘的,竟是朱桂的请罪。
平定了河西走廊,保住了大明与西域交通要道的朱桂,战报一开头就请罪!
这让朱元璋微微一怔。
要知道,以往立下这种大功的人,
不说骄傲自满,得意忘形总是免不了的。
哪怕是名将如蓝玉也不例外。
毕竟战功多了,人难免会飘,得意忘形很正常。
对老朱来说,只要不胡作非为就行。
朱桂呈上的这份战斗报告,一开头就是自我责罚,显示出他非但没有因战功显赫而骄傲自满,反而异常谦虚!
这让朱元璋既感到惊喜,又有些忧虑。
惊喜的是,自己有如此出色的儿子;
担心的是,将来自己不在了,谁能驾驭得了如此能干的朱桂呢?
“算了!”朱元璋豁达地笑道,“未来的事谁又能预料呢?至少今天,小十三为大明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接着往下读,朱元璋发现了朱桂请罪的原因。
原来,朱桂未经请示便自行出兵攻打哈梅里国,扫荡河西走廊,因此请求惩罚。
在如此大规模的对外军事行动中,按惯例需先上报中央,得到皇帝批准后方能行动。
朱桂这次对河西走廊用兵,事先并未通知朱元璋,属于典型的先斩后奏。
这种行为历来为帝王所忌讳,毕竟若国内存在一支行动自由、朝廷难以掌握行踪的军队,皇帝怎能安心?
明白了这一点,朱元璋心中既是更加惊喜,也更加警惕!
朱桂这小子实在太机智了!
立下大功后,又因先斩后奏主动向皇帝请罪,这种手段,即便是身经百战的蓝玉也未必能想到。
蓝玉或许会觉得,先斩后奏算什么大事?
你个老皇帝就看我有没有立功不就行了?
还请什么罪?
蓝玉肯定会不屑地说:“请罪?免了!”
“小十三怎么懂得这些弯弯绕绕?”朱元璋心里嘀咕,“我又没教过他这些,一个十七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明白这些门道?”
老朱怎么也想不通,连蓝玉这样的老将都不懂的道理,
朱桂怎会懂?
难道朱桂真是天赋异禀,具备帝王之才?
可作为第十三子,朱桂的命运注定只能是藩王。
朱元璋再次因为儿子的杰出才华而陷入烦恼和戒备之中。
对于这样一个强势的藩王,大明未来的皇帝该如何是好?老朱心中长叹。
尽管有所顾虑,朱元璋还是继续阅读战报,看到了朱桂出兵的原因:
大同府的商队遭到哈梅里国袭击,朱桂率军反击。
“这和我之前的猜测差不多。”朱元璋微微点头。
他原以为朱桂出兵是为了保障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