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回来。
而如果要多次通行的话。还不如选择早点把公路修复好。毕竟再烂的公路,它也有厚实的基底。修复好后提升的通行效率,远比荒地要高。“慢慢来吧。”“哪怕上三五天的时间,只要能修好就行。”意识到无法在短时间内,穿过这条已经很久没有人经过的跨市公路。苏武也沉下心来。干脆将车队剩下的工作,都交给人工智能指挥。同时还组建起一个由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小组,负责时刻远程关注车队,应对突发意外。人口多的好处,在这个时候就显现了出来。哪怕是修路这种事,也能轻易找到一大批的专业对口人员。从车队那里脱身以后。苏武久违的再次打开了系统的科技树面板。开始考虑接下来的发展计划。“普通的钢铁,会在低温下脆化。”“以后所有需要在地表活动的载具,以及出现在地表的设备。”“主材料都得更换成耐低温的金属合金。”“还有。”“考虑到还需要继续吸纳东南那边,至少百万以上的人口。”“后续避难所发展的资源,也要从外地获得。”“必须重新设计一款体型更大,更适合在恶劣环境下穿行的运输车了。”面对这种迫在眉睫的需求。苏武冥思苦想了一阵。最终选择参考基地车的模式进行设计。新的运输车。被他命名为雪地运输车。整体采用履带式的底盘。没有驾驶室。日常通过自动驾驶或者远程遥控来移动。外形与基地车的车厢大致相仿,但又更长和更高一点。总体尺寸保持在宽2.5米,长12.5米,高7米的区间。它的内部,同样也划分为上下两层。最多可以容纳90名乘客,或者运载上百吨的货物。由于使用了低温钢为车体的主材料。以及用内置于车体内部的固态电池提供电力进行驱动。雪地运输车可以在最低零下100度的环境中正常行驶。同时。同样型号的雪地运输车,彼此也可以相互连接。组合成一列无需轨道的陆地列车,跨越大多数的复杂地形。“这款运输车。”“应该足以承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位于地表的所有运输需求。”看着完成的设计图纸。苏武仿佛看到了漫山遍野的雪地运输车。源源不断的把各地的物资,运往农家小院。又或者以基地车为车头,组成的一列连绵数公里,甚至十数公里的火车。穿越险峻的大山和峡谷,抵达千里之外的场景。就是它的造价并不便宜,短时间内能制造出多少还很难说。而有了新的载具。相关的维修问题也必须加以重视。最好的办法,就是随队一台工程机器人。但鉴于其昂贵的造价,这显然不太现实。苏武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降级设计一款山寨版的维修机器人,来进行代替。维修机器人没有工程机器人那蕴藏着超越时代科技的机械臂。仅仅使用高温焊枪,机床级别的切割刀等等。基本不具备工程机器人的机械制造能力。在维修的效率上,也远远低于工程机器人。但至少能维修大部分的简单故障,不至于让雪地运输车轻易的在野外抛锚。身为普通人的他,暂时还无法看清城区边缘那边的情况。“那边好像出现了一支车队。”“规模很大。”“能看到有好多辆大巴车。”梁黎阳隔着面罩,有点闷声闷气的一边望一边回答道。“看他们过去的方向。”“好像是图门市那边。”因为这种情况确实第一次见到。不只是梁黎阳。几乎所有位于废墟东南部,能够利用外骨骼装甲或者蜘蛛机器人身上的观测设备,看见车队的人。都忍不住偷偷望了过去。这也就幸好他们现在每个人的劳动强度,都在苏武的有意控制下大幅度的下降。69书吧不然,按照这种走神的情况。事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受到来自于人工智能的惩罚。“往图门市方向。”“那应该就是上面组建的对外贸易商队吧。”“估计我们这边,马上又要开始增加新人口了。”方宏涛反应很快。立刻就联想到了之前江河市大规模的收容难民的行动。显然,这是在水路无法通行之后。开始转而组建陆地车队。“又要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