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覆没的超级城市
首先,作为苏武手中最大的附属避难所。搜索本文首发: 小说痴 xiaoshuochi.com曾经的超级城市之一,钢城。它里面存储的燃油和煤炭总量,甚至还要略微超出镇海市。这些原本被视为劣质资源,不知道需要排到多久以后,才能大规模运往农家小院的燃料。在苏武也为钢城竖立起了一套大型电力传输装置之后。就被盘活起来。同时,由于钢城本身就是重型工业城市,遗留了众多的发电设备。即使没有苏武的援助。也能拼凑出一套750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因此,在临海避难所那边的发电机群,被建立起来的那一刻。钢城这边,也已经同步完成了相应的发电厂建设。能够以每小时燃烧近2万吨的燃油或者煤炭的速度。将所产生的电力,远程传输回农家小院。“后续可以再为钢城,生产一批火力发电机组。”“让那边的发电厂规模,提升到1亿千瓦。”苏武在开发日志上做出了标记。钢城和临海山区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拥有一批成熟的避难所群,在环境安全方面远远超过后者。类比起来,就如同永久建筑和临时建筑之间的差异。这让苏武可以放心的在钢城那边,投入更多的资源。以用来换取一笔长期而稳定的电力收益。而除了在钢城建立第2条大型电力传输通道,让钢城存储的燃料,以电力的形式传回农家小院以外。按照苏武的规划。钢城同时还将要承担电力中转的任务。作为大型电力传输装置的附属品。小型电力传输装置的有效距离是100公里。同时可以相互组网和串联。在钢城周边一两百公里内的所有附属避难所。只要布置上一套小型电力传输装置。就可以很方便地现场发电,并将多余用不到的电力先汇聚到钢城。再通过那里的大型电力传输通道,传入农家小院。形成一套覆盖面积广阔,组建成本又相对低廉的电力传输网络。不过,由于制造小型电力传输装置的材料相当普通。它的传输上限仅有10万千瓦。与大型电力传输装置1亿到2亿千瓦的传输上限,相差了一两千倍。在实际使用中,很难用它串联出一条过长的电力运输线路。彼此间距一旦超过两三百公里,又或者同时串联了太多避难所的话。从成本上考虑,还不如再另行安装一台大型电力传输装置,来的便宜划算。“以后,燃料一类的低价值资源。”“可以从常规运输的清单中彻底剔除出去。”“它们都将以另外一种电力运输的方式,高效快捷,而又近乎零成本地抵达农家小院。”“换句话说。”“从这一刻开始,燃料不再是一种会占据大量运输力量,流通困难的鸡肋。”“而是可以方便地兑换成等价电力的消耗品。”以前的人类社会。想要长期存储电力的唯一办法。就是囤积发电燃料。然后未来需要用多少电,再去现场调整发电厂对应的发电量。传输电力同样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末世环境下。需要频繁面对各种自然灾害。长途传输几乎成为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而当这两个关卡。在可以存储近乎无限量电力的球状闪电控制仓,以及不需要在沿途铺设线路,就可以跨越上千公里传输电力的大型电力传输装置的共同作用下。被彻底粉碎以后。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止电力成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能量货币。所有一切能够发电的资源。也都可以视作,能够产出近乎万能的通用能量货币的金矿。煤矿和油田的价值,在这一刻大幅度地提升到接近,甚至超过末世前的水准。“针对煤矿和油田的开采。”“要提上日程了。”“还要制造出一批可移动的标准型发电设备。”“让其根据不同规格,能够方便地通过空运或者陆运。”“抵达东洲任何一个存放有燃料的角落。”“快速将那里的燃料变现出来。”“然后,第1批移动发电设备。”“争取将总发电功率堆到1.5亿千瓦上。”“这样一来,再加上钢城和临海山区那两处地方。”“理想状态下。”“每个小时的发电量,可以达到3亿度。”“几乎百倍于当前农家小院的耗电量。”可移动的标准型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