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三荀传 > 第十章 策论、廉耻

第十章 策论、廉耻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过秦论》

“今西夏盛,招兵买马,欲犯我西疆。试言之。”

“臣言:

国之本者,在于威、决、仁、明四字。昔一朝之覆,无非内忧外患者也。内忧在乎仁、明,上无仁,以致民怨;上不明,以致贤不能用。民怨而不用贤,则反。外患在乎威、决。国无威,以致纳贡积贫;帅不决,以致失地,积贫而失地,则进犯。

一曰立威以备战,战则用武。我朝非无兵无将也,乃无用武之时也。辽、夏、蒙古诸国,进犯则纳贡献城,是故敌愈强,我愈弱,则愈无威。我无威,则敌愈欺我。二国之交好,在于钱货之通,商贾往来。若岁纳币让土而和,是何异于称臣耶?

今宜秣马厉兵,征复失地。以此立威,使我军将帅不畏战,使敌国纵不畏我,亦不敢轻视也。立威之后,再议岁币之事,此即为我朝之求和之诚心,而夏亦不敢妄动也。

二曰谏上以仁、明。当今之朝,新旧之争常有。依臣之见,法者,乃以仁政、恤民为本。百姓安居、市贾乐业,其法则善也,无关新旧。宜采两家之长,共行一法,勿使殿陛之下,君子互争,小人相阋。

至于治国之术,臣才疏学浅,不敢妄言。常言道,国富则兵强,边疆之弱,虽在无威,亦在于国贫也。如今朝中,不乏尸位素餐之流,军中亦有体弱不能战之辈。不胜其职者,军中之老弱,咸宜免其官职,削其俸饷,此之谓“冗官”。各地修桥铺路,辟田造堤之流,宜遣密使往之监工,可节开支。此之谓“冗费”。

若舍“冗官”“冗费”,则国富,国富,则兵强,则无惧于四夷。”

荀绍玉写完之后,揉了揉有些酸痛的手腕,抬眼向前望去。

今年的殿试人数又要比以往多,他坐在靠后的位子,抬眼一瞧,应该有四百多人。福宁殿上,是去年才即位的小皇帝,今年方才九岁,由太皇太后高太后听政。皇帝旁边,立着几位紫衣宦官,算是监考官。皇上面前摆着个香炉,香已经烧了多半了,烧完便是考完,但大多数考生都没有停笔。殿试不允许提前交卷,荀绍玉又低头看了看自己的卷子,觉得已经没什么可写了,他就把笔悬了起来,静静等着考试时间结束。

考生是安排好座次的,整个福宁殿上摆放的桌椅文具数量也都是固定的,荀绍玉身边这张桌子却没有人坐,昨天考墨义和诗赋时也是如此。真是奇怪,殿试可是人生头等大事,若是缺考,要再等上三年。

不出所料,策论考的是对西夏的方略。只是这类题目,无非两种态度:战与和。休说当今举人,就是让温嫂来了,估计都能说上两句。这样一来,考生们拉不开差距,虽说也会排个名次出来,但一念之差,就是状元和落榜的差别。不过考都考完了,再多想也无益。他心中就又挂念起梅絮来。

今日是三月二十六日,他跟梅家父女约定的是四月带着聘礼去洛阳,商议成亲之事。聘礼的话,妹妹荀惠已经答应替他准备,他不必东借西凑了。对于他这个妹妹,荀绍玉一直觉得有些亏欠她。这些年来妹妹不让他插手店里事务,也是为了让他能够专心读书。今日殿试已毕,他自觉答得还不错,也不算辱没了妹妹这些年的照料。

他想着想着,就听见宦官的喊声:“时间到——诸生停笔——”

随后,便有一队宦官从殿前的屏风后走出,过来收卷。荀绍玉把自己的试卷上交之后,就从东华门出了宫,日头已经偏西了。他见曾迁正坐在对面的万裕茶楼的台阶上,正想打个招呼,才发现他正和一个戴着斗笠的女子说着话。荀惠已经跟他说了,不在外面等他,他也就没四下寻找,直接往金梁桥街走了。

店里并没食客,朱玉和荀惠正坐在一张方桌边吃面,荀惠正跟朱玉说着些什么。见他进来,荀惠忙起身来迎:“哥哥,考得怎么样?”

“尚可。”荀绍玉点点头,“吃什么?我可饿了。”

“我不知道哥哥多久回来,就没做。哥哥想吃什么,我亲自去做。”荀惠笑道,“今日也算是了却了一桩心事,可得好好庆祝庆祝。”

荀绍玉看了看朱玉,只见朱玉眼睛红肿,显然刚刚哭过,正在默默吃面。他把荀惠拉到一边,小声问道:“朱大嫂这是怎么了?”

“今天董大人派人过来,叫朱玉姐去开封府一趟。结果是郑伦大哥死在了大牢里。”荀惠也偷瞄了一眼朱玉,小声道,“偏偏是赶着我不在的时候来的,害得我担心死了。”

“那她肚子里这孩子……”荀绍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