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们往下,九大军府形同封疆大吏一样,在这等时候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思州李氏就是其中之一。
李胡在思州经营了二十多年,目前为止已经可以彻底掌握思州军政。
他个人的升迁,其实是来源于“燕守战”与“李金堂”这两位大将军之间的利益交换。
从这个角度,李胡应当归于李党。
可问题是。
他本质上也是从最底层的士卒一步步爬上来的。
而且要论知遇之恩。
那也是对燕守战的,可不是李金堂。
这个角度,李胡其实也可以归入外党。
像他这种立场不稳定的封疆大吏,才是双方都要尽力去争取的存在。
一时间,大量说客登门拜访。
李胡热情接待了这些人,但在具体的问题上,不作任何的表态。
因为他相较于外人,还有一个优势。
恰恰是在义军“明王”朱平安底下效力的李从彧。
正值各方反王们封锁西南,而平西军又在内斗的时间点。
并非所有人都想在这打得你死我活。
不管平西军还是义军内部,都存在想要抽身而出的声音,但这需要一个同时能在两边说得上话的人物。
李胡与朱平安看中了这个位置。
他们完全可以不做选择,甚至能够一直等下去。
直到所有人都不想打了。
各方需要一个均势的局面出现,这将会成为他们在这乱世之中崭露头角的机会!
李胡家大业大,如今更是有一众子孙要安置,希望给他们都能分到一点利益。
而朱平安的想法就更简单了。
——他虽为义军,却不看好义军
因为目前义军控制的地盘大多处于大元中部,四面强敌环伺,注定了不成功便成仁。
在朱平安看来。
最理想的起家之地,其实是镇南军的地盘。
但眼下他还不具备与镇南军正面撕破脸的能力,而且为了避免成为被镇南军杀鸡儆猴的“鸡”。
朱平安需要找到一个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
只有让杀死他的坏处大过好处,这样才会有“安全”可言。
富贵险中求。
朱平安身为反王之一,不仅要背对元廷与雍军的压迫,同时还要应付反王之间的勾心斗角。
他所走每一步,都可谓是如履薄冰。
这一切,远在天边的信州是不会得到消息的。
朱平安也不希望叫人知道。
他从马氏的信里,得知了师兄回山的消息。
当时朱平安的心里就有一种冲动,他想尽快回到信州,然后当着师兄的面去负荆请罪。
自己打小就受师兄养育之恩。
本就有还不完的恩情,现在竟然害得师兄不得善终。
朱平安的眼底闪过一丝痛苦之色,随后抬头,看向面前一位中年文士。
那人看起来莫约四十岁,留着一撇八字胡须,五官干瘦。
眼神里带着一丝沧桑。
朱平安开口道:“周先生,你说元廷内就藏着一柄可以救本王师兄的剑,这是真的?”
闻言,那文士躬身一礼,面带微笑。
“我本名周瑞安,伯祖即是历经六朝的大元九千岁。伯祖早年留下过消息,杨氏皇族封存着一把来历极大的宝剑,传闻是圣贤的遗留。”
“剑名厚德,唯有大德者居之,功参造化,立地成圣!”
“李剑主在桃源损了寿数,唯有修成得道者方可延年益寿,厚德剑可以帮到他。”
朱平安本来是不信周瑞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