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得来的这门红衣大炮,足以让陈涛喜出望外。因为有了这个,范永生这个督枪官就多了一个研究的方向,也给未来的险山防线,增加了一份在乱中求存的可能。
但一门炮,却无法解决陈涛所有的燃眉之急。
“大人,朝廷自万历四十六年始征辽饷,至现如今,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如果说之前杨经略在辽东的时候,还有大部分的浪费。那么,现在,就下官看来,咱们是可以稍稍的松一口气了。”
王致这话,自然是有道理的。
万历皇帝在别的事情上或许没有能力,但在用人方面,却是个行家里手。他能够启用熊廷弼这样为国不惜身的人,就已经是说明了他的睿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满朝文武的口诛笔伐之下,他依旧能够对熊廷弼信任有加。
熊廷弼也确实是没有让万历皇帝失望,在经过一番整治之后,起码如今辽东表面上的气氛已经为之一新。该发的饷银都能按时按量的发放,该补充的被服、粮食,也全都不会有太多的克扣。军械虽然依旧不充足,但却已经是在卖力的补上。
而当初,陈涛所说的,需要的人口、兵源,他也已经想尽办法,从关内迁出,满足下面这些将军,尤其是陈涛这样他看重的骁将的需要。
在王致看来,这样的日子只要能够保持住,小小鞑虏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甚至于,一向被认为御下比较苛刻,能勒紧裤腰就绝对不肯松松带子的他,近日里花钱都有些大手大脚的了。
但出于对历史的了解,陈涛于此,却有着与他截然不同的看法。对于辽东的现状,他当然知道是好的,可却依旧显得忧心忡忡。
“你也知道,现在的好,是因为有了熊经略。可朝中乱成那样,谁知什么时候,熊经略就留不住了呢?凡事还是要自己打算,兜里有钱,心里不慌,就这个道理。许品功、王行他们我就不见了,你帮我打发两句。跟他们说,我这里还是老规矩,给我赚到十文钱,里头就有他们的一文在,让他们给我好好干。日后,指望着他们的地方还多呢!”
王致虽然不太相信陈涛所说的熊廷弼会被猝然调走的事情,但陈涛毕竟说出了理由,又是他的上司,于这种时期他自然不会跟陈涛顶撞。
当即答应下来,收好记录了陈涛意见的一摞公文,跟陈涛打了个招呼,便就匆匆而去了。
…………
如今陈涛居住的官署,是前几代险山参将留下来的。
虽然地处战火纷飞的辽东,但依旧建设得很像那么回事儿。足以见得,当初大笔的银子到底都用到了什么地方去。
不过,自陈涛入驻之后,自认为一个人根本不需要这么大的房子住,所以,就将原本的房屋职能做出了很大的变动。
大门至仪门,甬道东西两侧各有个院落,曾经是什么职能并不重要,反正现如今已经被陈涛划分为了亲兵营第二哨、第三哨的班房。其中,西侧的第二哨和军牢同院共处,东侧的第三哨则将院子修成了个日常训练的小校场。
过仪门,西侧的院落如今就是王致和他手下统管的粮饷处、军械处、新训处、铨选处等等部门的办公场所,东侧的院落则安排为了这些人办公期间的住宿场所。这些办公人员,除了十日一休沐的日子之外,其余时间,是绝不准许擅自离开衙门回家住的。
王致在这些方面抓得很严,且常常因为一些原本无所谓的小事而痛斥属下。所有人同室办公,总是让人心情很是压抑。因此,私底下常常被评价为过于严苛而不近人情。
仪门过后,便是从前的大堂、二堂、三堂。除了大堂在这个时代,有着特殊的作用和象征意义,陈涛没有肆意改建,而是留有原状,敬而远之之外。后面的二堂、三堂,都早已被他改得面目全非。
二堂作为他日常办公的地点,改得和后世的套间办公室差不多。中堂改成了大会客室,西厢房改成了他的签押房,至于东侧,则是小会客室和休息室。
三堂按照正常职能来说,原本应该是陈涛的个人空间,诸如内书房之类的地点,如今却被改成了许高卓的办公地点。
只不过,许高卓和王致明显不同,他为人极为重视上下尊卑,和下属同室办公这种事情绝做不出来。因此,正堂屋完全留为了他自己的办公和居住地点,而东西厢房才是他的下属部门。
这样的安排,也是方便了陈涛处理事务。毕竟,许高卓的内书房办公地点在三堂,而王致下属的经历司办公地点在大堂外,想要面见陈涛,都不过就是几步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