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开始对外销售了,第一个月就赚了三千两。那个作坊太小,我们又租了一个更大的作坊,专门制作推车。已经过了这么久,想必推车也已经做了不少。我吩咐过,要等我们回去才开卖。我们算过,只是推车,一个月就能赚起码六千两。”
这种买卖,一个月能近赚一万两,已经非常不错了。最主要是让大家都有个事情做,韩?看向谢夕韵:
“这次回去,夕韵没事的时间,也和她们一起管理生意。”
“好啊,”赵丹对谢夕韵说:
“我们姐妹一起做,保证能将生意做大。我们要将做出来的东西,卖到天下各地,包括金国。”
赵丹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件事:
“不好,要是卖到金国那些地方,他们仿造我们的怎么办?”
“他们要仿造,谁也没办法。”韩?早就想过,这东西并不很赚钱,本国基本上不会有多少人得罪赵丹,但其它国就不一样了:
“不过你们有很大的优势,那些琉璃明镜没人供应他们。还有那种滚轮他们短时间也无法做出来,虽能用其它代替,效果远没有那种滚轮好。”
赵丹松了口气,谢兰说:
“这次回去,小姐哪有时间做其它事,还有个把月就是婚期,怕连出门都难。”
谢夕韵对这些东西没兴趣,问韩?:
“这次回去,你不会出京城了吧?”
在这三层的只有阿蛮母子,都不算是外人,韩?没有隐瞒:
“暂时定不了,待太上皇大寿过了再说。我答应过别人,要去广州那边查个人。就算暂时不去,婚后也要去一趟。”
韩?有些头痛,等赵惇大婚完,他几乎可以肯定暂时不去广州了,还有一个月,回来的时间根本不够。韩侂胄给他说过,此事关系重大,勿必要他亲自去。要是非得去,除非改婚期。
一大家人难得轻闲下来聚在一起,可惜路程太短。没过几天时间,他们回到繁华如旧的京城。
临安几十万人口,经过几次扩建,人虽多并不显挤。这里主街规划得不错,次街小巷多如枝岔,就算是京府衙门的官员,怕也不知道大小街巷加起来到底有多少。
次街也有等级之分,在一些繁华的地方,次街比那些州府的主街还大。在一条宽敞的次街,两边大院云集,多数院落被高墙隔断,前面都有一块大小不一的空地。就算外地来的陌生人也知道,在这里住的,多数是些大家人户。
在一幢门头较宽的两层商楼,一块“兰馨布衣楼”的招牌新如才装。四洞两开大窗,全装上了新在京城流行的琉璃窗。这条街虽也有琉璃装成的窗,但都是平开的窗户。这幢楼的窗子不是,全是推拉式的窗户。其它按道理说,平开的窗户优点还要多些。这种推拉式的窗户才在京城流行,完全就是赶时髦才这样装的。
在这座布衣楼二楼,仿佛是个技工学堂。二十几个正在缝布裁衣的女子四人一排,坐在一张小方桌前,全心投入各自忙活。站着的只有一人,比坐着的众女更忙,来回教导指点从未停歇。
曹春娘虽忙得额头冒汗,脸上却挂着喜色。上次她在公堂作完证,韩府就给她在这里租了一间商楼,让她先教好这二十几个学徒再开业。这些学徒都是些穷人家的女子,多少有些这方面的基础,并不难教。已经差不多了,再过几天就能正式开门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