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袁绍都有几个听话的小弟。
袁绍一过来,就展现出大哥的风采,先是将诸侯之间的纷争给调解下去,然后又信心满满的鼓励大家一起兴兵讨董。
与袁绍比起来,袁术可就差劲多了。
他非但没去调解纷争,他自己就是个火药桶子,还经常和别人怼起来的那种。
在这样的情况下,袁绍的人气更胜一筹。
而听闻曹操、鲍信汜水之败后,袁绍也是安抚他们,“汜水之败,不是两位的过错。你们兵少,败在那华雄手下,也是情有可原的。
再者,若是各诸侯能够同心协力,共同进退,也绝不会有汜水之败!如今各路诸侯纷纷到来,别说一个华雄,即便是那吕布、董卓来了,也不能阻拦我们诸侯联军的步伐。
到时候,咱们将那华雄的脑袋砍下来,来祭奠那些死去的将士!”
袁绍的话,令曹操、鲍信两人深为感动。
曹操更是劝谏道,“诸侯心力不齐,哪怕兵马众多,也难讨伐董卓!故而,一定要有盟主,统一调令!
曹操无能,这个临时盟主却不能合众诸侯,齐心一战,以致于有汜水之败。现在本初你来了,这盟主之位,还是应该你来当才合适!”
曹操这个临时盟主,这本来就是有名无实。汜水之败后,更是不知道受到多少人嘲笑。
现在即便是曹操有心想要合众诸侯齐心讨董,也不可能有人听他的命令了。
论资历和名望来说,这个盟主位都应该是由袁绍来当的。
当然,曹操这内心其实还有一个人选,可是刘和先起兵讨董,可奈何路远,现在还没到呢!
况且,曹操即便是看好刘和,其他人不一定会服气。
毕竟,刘和的年龄比较小。
曹操让出盟主之位,袁绍还假意推辞一番。
一旁的袁术看不过去了,“渤海太守既然不想当这个盟主,那这个盟主就让我来当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