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惨败在汜水关下,这是诸侯万万没想到的。
这孙坚的部曲,都是跟随他南征北战的骁勇之卒,那可不是曹操、鲍信他们这些临时招募而来的义兵。
事实上,孙坚也没想到,居然会让华雄给击败了。
这一次的惨败的原因,除了兵力比较少外,更重要的还是孙坚大意了。
汜水关之战,孙坚是先胜后败。
前期一直将华雄压着打,以致于华雄、胡轸两人城中兵力明明比孙坚他们还多,却不敢出城来战,只能龟缩在城中。
汜水关易守难攻,城中兵力充沛的情况下,孙坚即使再骁勇,也很难攻下来。连日不克,华雄也坚守不出,导致孙坚放松了警惕。
晚上华雄出城偷袭,这才导致孙坚惨败。
不管如何,败了就是败了。
孙坚惨败,袁术争夺盟主的打算也是落空了。
公孙瓒也不想去争这个盟主,这就导致了盟主的人选只有刘和、袁绍两人。
此时,前来讨董的最后一路诸侯,刘虞让鲜于辅带领的三万精锐以及诸胡兵马,差不多五万大军也过来了。
停驻在酸枣的诸侯,一共有二十家。
第一镇,渤海太守,车骑将军袁绍。
第二镇,中山国相,安汉将军刘和。
第三镇,南阳太守,后将军袁术。
第四镇,右北平太守,蓟侯公孙瓒。
第五镇,冀州牧韩馥。第六镇,豫州刺史孔伷。第七镇兖州刺史刘岱,第八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九镇长沙太守孙坚、第十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一镇河内太守王匡、第十二镇陈留太守张邈。
第十三镇奋武将军曹操,第十四镇济北国相鲍信、第十五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十六镇山阳太守袁遗
第十七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八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九镇幽州牧刘虞、第二十镇高唐令刘备。
这诸侯兵马,多少不等,大者四五万人,小者一二万人。
诸侯讨董声势浩大,基本上所有的诸侯都是亲自带兵前来讨董的。
可也有那么几家诸侯,不是本人前来讨董的,只是派遣的军队过来。诸如幽州牧刘虞,徐州刺史陶谦。
此外,刘备兵马不足千人,还有孙坚算是袁术的附从。这实际上有二十家,可对外只说是十八路诸侯讨董。
可就算如此,也足够夸张的了。
只不过,诸侯联军看似强大,实际上却是一盘散沙。不然的话,也不会让一个华雄就将他们阻拦在关外了。
在孙坚、曹操连续败在华雄手里时,诸侯联军也特别想要一个盟主来统一调度。
为此,刘和以及袁绍两位盟主人选,诸侯也是分别支持。
右北平太守公孙瓒、长沙太守孙坚、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奋武将军曹操、济北国相鲍信、幽州牧刘虞、高唐令刘备这八家都是支持刘和成为诸侯联军盟主。
冀州刺史韩馥、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豫州刺史孔伷、北海太守孔融、上党太守张杨、河内太守王匡、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九家却是支持袁绍为盟主。
唯独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谁也没支持。
所以,这最后支持袁绍为盟主的诸侯,还是比刘和多一些,在声势上也大一些。
最后,这诸侯联军的盟主,依旧是袁绍。
以轻微的优势成为了诸侯联军的盟主,袁绍也是暗自松下一口气。
他本来以为刘和没有任何的实力和他争这个盟主,可没有想到,居然还有这么多人支持刘和。
奋武将军曹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济北国相鲍信,这票人和他袁绍的关系不差,可却支持了刘和,这让袁绍略微有些不满。
盟主之位定下,袁绍登高台和众诸侯起誓,匡扶汉室,共诛董贼!
数十万诸侯联军将士齐声高呼,震天撼地!
……
镇守汜水关的华雄在击败孙坚、曹操以后,倒是信心满满,视众诸侯如草芥。
听闻酸枣这么多诸侯会盟,还推举袁绍为诸侯联军的盟主后,华雄却是忍耐不住了,引西凉铁骑,下汜水关,在诸侯联军营外挑衅。
诸侯因为华雄这些天击败曹操、鲍信、孙坚等人的战绩,居然有些畏惧!倒是没有人敢先出去迎战的。
于是,华雄让人用长杆挑着孙坚的赤帻尽情的嘲讽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