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片刻,魏忠贤便开口道:“实话和陛下您说吧,臣那时藩王宗室花销可大了去了。
臣那时一年的税收最多不过三千万石,更多的则是两千多万石。
而给藩王宗室的供奉每年都是巨款,刚才也说了,一年税收最多不过三千万石,而藩王宗室一年则要花掉至少九百万石。
这直接就花掉三分之一!”
朱五四听后歪嘴一笑道:“这么多?剩下的钱够花吗?”
虽然朱五四知道剩下的这么点肯定是不够花的,但这不妨碍他这么问。
“肯定是不够的!”魏忠贤不假思索的回答道,随后才反应过来自己有点冒犯朱五四了。
吓得魏忠贤连忙请罪。这搞得反而是朱五四不自在了。
“行了行了,和我一起不用这样子搞吧,随和一点。对我忠诚的,我的宽容度还是很高的。
而你很明显是其中一个,所以你继续说,我在一边听着呢!”
“是陛下!”
“是陛下。”
随后魏忠贤便接着说道:“剩下的税收还要给文武官员和皇宫人员的开支。
臣记得臣那时候,文武官员没合计至少有十五万之众。这还不包括宦官,臣那时候宦官已有十万之众。
这些都是要支出,那怕大明的官员俸禄虽然有一点点低,但是大明的的税收少啊。
这些支出差不低就又要花掉近千万石。除此之外还有边防的军费支出,不管怎样每年在这上面至少要几百万石。
而后全国各地的花费也要支出吧,每年都有地方生灾,每年都有地方要修缮水利,每年黄河长江要治水,这都要朝廷给钱。
光是粗略算下,这每年都是赤字,每年财政都要亏空。”
说完魏忠贤不由自主的叹了口气,内心感慨万千。
前世虽然自己简在帝心,位高权重,可是自己终究还是一个太监,一个为皇帝敛财的工具人罢了。
当时大明的风雨飘渺和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己的所作所为还不是皇帝默许的吗?
有时候就算知道了原因又能如何,有时候恰恰知道了根源也改变不了什么。
朱五四听后没有像魏忠贤那样感慨反而是浅浅一笑。
我就知道,大明自始至终就没有富裕过。每年的税收倒是“稳定”最多不过三千万石。
谁能想的到大明王朝税收最多的时候竟然是洪武时期?纵观古今也是少有。
朱五四随后笑着继续问道“那你说说为何税收这么久了都是这么点,是不是这久了都没有好好努力过啊!”
魏忠贤此时也是自己只要3知道什么说什么,朱五四的意思很明显,他就是想知道自己的看法是什么罢了。
好与不好,朱五四听完后自有定夺好吧~_~。
“其实说到底,就是朝廷太穷了,税收的太少了,每年的税收竟然只够养活宗室和官员还有军费,剩下的钱能干嘛什么?
而收少的原因说来说去也简单,就是商人不用税或者可以交了跟没交一样。
交的那点甚至还没有孝敬上面的多。
在者就是士族了,他们更过分,他们最有权也最有钱了,但是他们还可以完全合法的不用交税。
因为有功名的人是不用交税的,这是开国就定下来的。对自己有利的,那些人是不会放弃的。
他们只会放弃对自己不利的规则,洪武陛下制定的对贪官污吏的惩罚他们是废弃的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