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王李刍脸色铁青,李绩问他要李昊的答卷,他又颇不好意思拒绝,只有尴尬的笑了笑,道:“犬子不学无术,就不拿出来贻笑大方了。”
李绩一愣,这得差成了个什么模样,才这般不敢让人看?
不过惠王李刍既然不愿意让他看,那也不便强求,虽然十分好奇,却也唯有作罢。
惠王李刍不禁心中暗怒,咬牙切齿,暗道:“不学无术的小王八蛋,待老子回去,你且看我打不打得死你。”
那张被李刍抓得死死地不敢拿出来见人的答卷上,李昊用潦草难看的字迹写道,“以武入文,乃是说我等读书学习,该当扎马步,负重物,双管齐下,即看了书,也练了武,如此两不误,实乃明智之举,日后我大唐年轻一代,皆该如此,比可强己强身,国力更盛……”
讲道理,这可是李昊那小子抓破了脑瓜子才想出来的文章,写完之后,还有些颇为自豪,自认为对题目理解通透,当可拿个好成绩。
文试完毕之后,便立刻去寻同他要好的死党去吹嘘了……
殊不知,他连太宗皇帝李世民出这题目的分毫意图都不曾理解道,连方向都错了。
或许这一整场文试,就他一人觉得所谓的以文入武,就是要用把练武的法子加进读书之中吧。
也怪不得惠王李刍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李昊的答卷,这一看还得了?只怕准得认为李昊是个智障白痴。
“家门不幸啊,家门不幸啊!”惠王李刍心中唉声叹气,直觉得有子如此,家门不幸啊。
但这也令他心头有火,杜尘那小子分明和自己家儿子半斤八两,怎么今年就跟变了个人一样?偌大一废物摇身一变成了惊才绝艳的大才子,几次三番惹得太宗皇帝李世民赞叹连连,这说不过去啊。
心中冷冷一哼,觉得这里头一定有猫腻,他定要抓住机会,将杜尘那小子打回原形。
李世民摆了摆手,道:“众爱卿退下吧,明日武试开始,该当又有一场好戏可看。”
……
众大臣从殿内出来之后,只见程知节和那惠王李刍两人撒开了腿的跑,冲在群臣之前,急冲冲的离开。
群臣都暗暗好笑,只怕这两家的孩子,今儿晚上保准得挨上一顿结结实实的胖揍。
程知节一边往回跑,一边环目死顾,终于在一旁的树下,看到了想要的事物,那是一根看起来很粗很结实的棍子,约莫有半丈多长,也不知道是哪儿来的。
他可不管哪儿来的,立刻跑上去弯腰捡起来,掂量掂量后,觉得很是趁手,自言自语道:“老天爷都觉着你小子理当挨揍,正好送了一根棍子给我。”
就在这时,后面的惠王李刍喊道:“鲁国公,鲁国公,那根棍子这么长,你也用不完,分我一半可好?”
程知节虽然平时和惠王李刍并不怎么对付,但这时候却毫不吝啬,双手各握棍子一头,在膝盖上一挺,很是结实的棍子便断作了两截,他还仔细看了看比了比,最后将短了几分的那截递给惠王李刍,很是大方的道:“老夫手重,用长的这截,王爷用短的这截,正正好好!”
惠王李刍接过来后比划了一下,点了点头,感激道:“鲁国公有心了。”
说罢并肩而去,这两人自天下一统之后,还没有这般齐心过。
后方并肩缓缓并肩行来的李绩和杜如晦,看着同仇敌忾的程知节和李刍,感慨万千。
若不是今年杜尘莫名其妙的转了性子,保不住那根棍子还不够用了。
想到这里,不由大感欣慰。出得殿后,群臣差不多都同他打了招呼,表示祝贺,他尚是第一次因为自己儿子,而接受大家羡慕的目光,这让为杜尘收了这许多年烂摊子的他,怎么不欣慰?
无论众人的祝贺是抱着怎样的心态,情愫是真是假,他都觉得无所谓了啦,今天他是实打实的高兴,就权当他们是真心实意的在祝贺吧。
一旁的同他一起缓步行走的李绩见得此情此景,也不由欣慰,道:“不曾想尘儿这小子,竟不知不觉间,成长到了如今地步,我这做叔叔的,也颇感慰籍!”
他们曾经天策府诸将之后,便属于杜尘和程怀亮最是让人头痛,整天惹是生非,他们又不能庇护,如今见得杜尘如此,自然欣慰不已,为杜如晦感到骄傲。
他们天策府出来的军臣,同气连枝,宛若一家。
杜如晦为真心笑了笑,道:“老哥啊,不瞒你说,往日里我看着你家震儿和秦家怀玉,那真是羡慕得紧,再想到自己那个不争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