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可活了吗?
但想到他戎马一生,在猪圈吃了几年粪,才得来这皇位,死在马背上,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又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而且老大稳定了局势,还因朕的去世而伤感,当真是为人子的典范,看来,立老大为太子,这个选择并没有错。
【永乐二十二年九月,你终于成皇帝了,当了二十年的太子,你终于解脱了,你取消了郑和的远航,取消了边境的茶马贸易,你不停的调整太宗时期的行政措施。】
朱棣并不觉得老大做错了,相反,他知道老大是对的。
他戎马一生,修大典、征安南、征蒙古、下西洋,耗费了太多,百姓已经苦不堪言。
要不是他以铁血雷霆手段镇压,国家怕早已纷乱四起了。
这个时候的国家,需要一个守成之君,来缓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使国家安定下来,与民生息。
【洪熙元年四月,你设立南京守备,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拜谒皇陵,并留在那负责迁都南京的事宜。】
朱棣登时大怒!这是什么狗屁操作?
南京并非怏怏中华的中心,而是偏于东南,定都于此,岂不是成了偏安之局?
赵宋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不加强北方力量建设,如何震慑蒙古?
而且定都北京,可以平衡南北方实力,抑制南人,抑制南方士族。
真当你爹迁都北京全是私心?
朱棣愤怒不已,但眼前的画面又继续滚动了。
【洪熙元年夏四月,你尚未解决迁都问题,便见星变,知晓这些年监国以来,身体早已被酒色掏空,又因谗言中伤,时日无多,不禁潸然泪下】
【洪熙元年四月十日,你已经积重难返,陷入弥留之际,这时前方常来奏报,称皇太子朱瞻基在山东乐安遇到汉王朱高煦伏击,生死不明,你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直接昏死过去。】
朱棣面色一凝,什么?好圣孙竟然在的山东乐安遭到伏击?生死不明?
而且是老二干的?
至于生死不明,那就基本上是有死无生了。
想到这,朱棣即便是在睡梦中,依旧是双拳紧握,显然是怒不可遏了。
这老二,终究如此残虐!
但转念一想,老二做事鲁莽,又怎么能想到伏击这种手段?而且对时间、地点、时机的把握,竟然如此精准,能一击必中?
这得在沙场上浸淫多少年,才会有这种敏锐的洞察力?
他朱棣自个儿能做到吗?
怕也难说的很。
这背后,怕是有高人指点。
【洪熙元年四月十二日,你带着满腔的遗憾,死于钦安殿,终年四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