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下达之后,几个部门就开始忙起来。
永徽六年,李治正式册封武则天为皇后。
无疑,在这一次的斗争中,李治占据了上风。
在朝堂上强势无比的长孙无忌,第一次吃了亏。
不过这也就代表以萧煜为首的新兴权贵,和长孙无忌为首的老牌权贵,彻底开始了斗争!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就开始对后宫进行了清洗。
不过,并不是那种字面上的清洗。
在长孙太后的出面之下,后宫并没有掀起腥风血雨。
王皇后虽然不再是皇后,不过也是四妃之首,在后宫地位尊崇,所以只是被幽禁在后宫,却没将其打入冷宫。
还有四妃之一的萧淑妃,也一起被幽禁起来。
这也算是最好的结果了,当然,如果没有长孙太后出面的话,恐怕事情又是另一个局面了。
以武则天的手段,怕是得把整个后宫血洗一遍。
但是现在有长孙太后的坐镇后宫,武则天就算手段再强硬,也不敢忤逆她的意思。
因为当初李治在下旨立武则天为皇后时,长孙太后还亲自出面,把后宫几位地位比较高的妃子叫到一起。
后宫这边被武则天打理的整整有条,而朝堂上,在李治的铁血手段下,也开始了一系列的清洗。
永徽元年十月,中书令褚遂良低价购买中书省翻译官的田地,大理少卿张睿册认为其无罪。
韦思谦上书弹劾此事,降褚遂良为同州刺史、张睿册为循州刺史。
等到褚遂良官复中书令,韦思谦被降职为清水县令。
而张睿册,也进入了中书省任职,为中书侍郎。
只可惜,张睿册刚上任侍郎,还没来得及熟悉中书省的官职,就被大理寺给抓进了大牢。
至于褚遂良,李治完全没理他,甚至于在褚遂良生病的时候,还下旨慰问了一下。
这下可把褚遂良给整懵了,张睿册被抓的理由就是当年包庇他,徇私枉法,可他包庇的对象就是褚遂良。
现在连张睿册都出事了,可褚遂良居然没罪,甚至于皇帝还安慰了一下他。
褚遂良很感动,所以再三思考了一番,就决定去自首请罪。
最后李治打蛇随棍上,就就把褚遂良赶到潭州当都督。
这下,褚遂良更是懵了,没想到李治脑袋这么一根筋。
按照正常情况,看在自己认错态度这么好,李治不应该笑呵呵的揭过此事吗?
你却当真把他贬到潭州,这不是开玩笑吗?
褚遂良心里很苦,可也不敢说出来,只得默默同意李治的圣旨。
三天之后,褚遂良就默默的出了长安城,往潭州而去。
这位当朝宰相,就这样成了政治的牺牲品,被灰溜溜的赶出了长安。
先是柳奭,后又是褚遂良,长孙无忌的左膀右臂都被折断了。
直到现在,长孙无忌才开始重视起这位外甥。
当年,李二在问长孙无忌谁适合当皇帝时,长孙无忌就推荐了李治。
当时李二还是挺想让李泰当皇帝的,但经过长孙无忌的推荐,李二才决定立李治为皇帝。
可以说李治能当上皇帝,长孙无忌占了很大一部分功劳。
当然了,长孙无忌到目前还是十分自负,因为他觉得李治始终就是个小孩,他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给的,他又拿什么和自己斗呢?
而另一边,萧煜也开始积蓄自己的力量。
姜岩、狄仁杰、许敬宗以及其他几个之前支持武则天为后的人,目前都加入了萧煜的阵营。
十几个朝堂的新兴力量会聚在一起,准备跟长孙无忌为首的老牌权贵展开斗争。
…
永徽六年十一月,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燕国公于志宁因为酒后失言,被李治撤职查办。
十二月,侍中、太子宾客、同中书门下三品韩瑗在朝堂上弹劾礼部尚书许敬宗不识礼数,结果反而被李治给大骂了一顿。
显庆元年,武后将黔国公萧煜,以及他的一众心腹都叫到后宫,至于说了什么,那就只有他们心里清楚,
第二天,在李治的桌子上,出现了一道密函,洛阳人李奉节密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等人结党营私。
韦季方、李巢这些人都是长孙无忌的心腹, 有人密告他们结党营私,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所以李治便命萧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