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这。”
李世民有些犹豫,他很怕当年之事出现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所以对此忌讳颇深。
“那么这一路上谁来保护青雀的安全呢?”
“相信陛下心中已有人选。”
长孙无忌深知,这是皇上给自己下的第二个套。
除非自己能够精准地猜到皇上会让“哪一个”或者“哪几个”将军陪护,不然自己分析得再有理,说得再对,都只会为李泰增加一份新的保险。
“辅机怎能这么说朕呢?”
“朕不是在和爱卿商量嘛?”
李泰就在一旁端正的坐着,与之前长孙无忌的老僧入定不同,李泰一直都在聚精会神的听着两人的对话,不会插嘴,但是会在适当的时机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青雀,你喜欢这次谁能陪同你去杨、越两州呢?”
李世民转过头来询问着李泰的意见。
“谨听父皇旨意。”
李泰恭敬地回答着李世民。
“哦?”
长孙无忌眼神里闪过一丝疑惑。
在长孙无忌看来,李泰“装疯卖傻”这么多年,应该就是在等今天才对?怎又会将这个机会白白放弃呢?莫不是他已知晓护送之人是谁?
不对,如果护送之人已经真的选定,长孙无忌一定会有消息,而最近朝廷之上除了那被自己“救”了的张亮之外,再无变动。
长孙无忌这一刻有些摸不透就坐在对面的李泰。
皇上李世民的眼中也闪过一丝诧异,不过很快便平静下来。
“青雀,此次出行可不比去游猎,这一路上可是会遇到未知的威胁的。”
李世民严肃地看着李泰,认为他有些过于托大了。
“父皇,这普天之下是谁的黄土?这天下又是谁家的天下?”
李泰站起身来霸气地对着李世民说道。
“说得好,不愧是我李家的好儿郎。”
李世民欣慰地看着李泰,征战沙场这么多年的李世民刚才从自己最疼爱的儿子身上看到了他最喜欢的气质,良将之风。
“嗯?”
长孙无忌此刻对于李泰的所有猜想和所做的计划必须全部重来,因为李泰所表现出来的气势和胸襟绝不会是甘心居于一地之人。
“看样子,必须得提醒提醒太子了。”
长孙无忌对于太子在东宫所做之事,比皇上李世民清楚多了,甚至有许多消息都是他帮助太子隐瞒的,因为仅仅只是好女色,还有得救,只要他不会危害社稷一切都好说。
“难得我儿有如此觉悟,是父皇多虑了,想要多少兵,谁来领将,全部由你自行挑选。”
李世民欣慰地望着自己最疼爱的儿子。
“李泰听旨。”
“儿臣在。”
“朕命你,一年内使得杨、越两州之地经济上涨三成,其管辖范围内不得出现山贼,否则一年后回京复命剥夺你越王的头衔,并撤销你的封地。”
“儿臣遵旨。”
“皇上,这。”
“爱卿不必多说了,朕对小青雀很有信心,你应该和朕一样。”
“小青雀,你先回去吧,父皇与你长孙舅舅还有事情要单独商议。”
“诺。”
李泰径直的起身对着李世民和长孙无忌先后一礼便退出后殿,径直的朝着寝宫走去。
“辅机,有什么想说的便说吧。”
“皇上,李泰皇子如此为之危矣。”
“现在李泰皇子是皇上身边最受恩宠之人,本来离开洛阳对许多人都是好事,但是怕就怕,有人不想李泰皇子再出现在洛阳。”
“辅机可有良策?”
“以不变应万变,四皇子这些年,得罪的人,有点多,哪怕出事,也有些无从下手的意味。”
长孙无忌无奈地说道,前些年,自己的妹妹还在世之时,李泰简直可以说是无法无天,九岁便得到了册封,其后几年内更是“目中无人”,仗着李世民的喜爱几乎无法无天。
倒是没有做出什么太过逾越之事,只是不太懂得遵守规矩,甚至有时候还会带动兄弟破坏规矩,结局往往就是他的同伙受罚,而李泰一人便在李世民的怀里看着别人受罚。
朝廷之上无他敢“怼”之人,天下无他不敢评之事,许多人忌讳的事情,被李泰做出来之后反而会得到皇上的欢心,甚至连太子都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