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室之内。
皇太孙朱崇武,听着身边的大伴讲述皇子府之事。
朱崇武对他爹纳侧妃的事情,心中并无波澜。
自己是皇祖册封的皇太孙。
摆明了,未来大明江山就要落到他身上。
一切的危机感都始于底气不足。
他背靠国朝之势,若是这样还让后来人抢先了,自己也就辜负了皇族这十年的教导。
为君者,当有一种胸怀天下的霸气。
不过,朱崇武对于打探他父王的私生活,还是挺有兴致的。
当他得知父王竟然带着新纳的侧妃一起读道藏,一起采香、制香、磨香的时候,朱崇武还是有些始料不及。
怎么说呢。
这世上只有旁人想不到的,恐怕没有他父王做不到的。
这夫妇俩要是整日忙着捣鼓香火。
他日父王若是与那位李侧妃诞下子嗣。
说不得,就是一个天生修道的苗子。
“父王这脑回路,唉。”
朱崇武笑了一声,很快面前的大伴会意,立刻将那李侧妃的家世来历,整理成一张清晰的关系图摆上来。
“原来是与父王一起去北平的李郎中,还是出身荣国公府的。他日到了北平,怕是父王有得头疼了。”
……
冬去春来。
到了熙宁十八年。
李灵运的实力突破到五品圆满,升任棋院的副院长。
同样是这一年。
将作监与工部联合向熙宁帝上书,陈述北平新城的建立完成。
皇家行宫有着前元的规划,再加之早年的提前布局。
如今已经完成了大半。
足以让熙宁帝和宫中皇子,后妃居住。
此外,各街坊的官署与衙门全部落成,金陵的各大机关可以直接投入运转。
如此一来,迁都之事可以立刻进行了。
历经永兴、熙宁两朝,前后接近四十年的规划。
大明迁都一事总算平稳落地。
熙宁帝先是加开了朝议,提前处理完公文。
紧接着,各衙门中枢短暂陷入停滞,可是得益于这六十多年来,大明形成的为政秩序,得以将影响力收束在京师之外。
金陵大小人家,开始准备搬迁。
李灵运的国师府,这里得了熙宁帝的恩旨,没有回收,仍然允许他到时回来居住。
于是,他只带上了一些随身之物,还有府里养的宠物。
太上皇留给他的胖虎,还有府里的白鼠精。
这胖虎如今也长成了成虎,横向发展的态势仍然没有停止。
李灵运打算替它寻找一只凶悍的母虎,看看能否让这个金贵的胖小子焕发出第二春来。
一行人坐着马车北行。
这趟迁移的规模不小,出于维持秩序的需要。
皇族、勋贵、朝臣、书院等等,全部都要分批次进行。
一连忙活了三个来月。
朝廷才算是重新在北平安顿了下来。
他们向北,而秦王一脉则照例是往南面走。
老秦王年事已高,有意留在京中,熙宁帝特许他留下,并且留下其幼子“朱北临”陪同。
秦王世子则率领子孙迁往金陵。
……
李灵运搬到新设的云王府,立刻就得到了老秦王的邀请。
这算是二人第一次见面。
因为秦王昔日在北平就藩,几十年不曾离开过北平封地。
李灵运则一直待在金陵。
他为数不多出远门的经历,最北也不过只是到过汴梁府,距离北平还有不远的距离。
诸般巧合之下。
李灵运袭爵云王二十七年了,还从未与秦王这位国师故人见过面。
他登门拜访,如愿见到了秦王朱益顺。
这位当今大明皇族内的最长者,同样也是开国时就钦定的诸王之首。
秦王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
其五官的轮廓与神韵,倒是与已故的太上皇颇有几分相似。
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铁血。
李灵运透过秦王,缅怀已经驾崩接近十年的太上皇。
只是,今日这么做的不止他自己而已。
秦王夫妇,同样是通过李灵运的这张脸,追忆一位已经远去的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