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帝话音刚落,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徐小仪。
这个年轻人,凭借着一次次的奇谋论断,从一个路人甲,一次次的爬到了大魏第一客卿的身份。
要知道,目前的大魏皇朝是整个大陆的第一皇朝,这里是全大陆士子最崇拜的地方。
要知道,大魏第一客卿已经空缺了二十年之久。
要想成为第一客卿,必须连续战胜第二到第十大客卿才可以。
在大魏皇朝的历史上,只有一个人完成了此等壮举。
那就是吴起。
那个将大魏皇朝的档次提高了两个等级,成为整个大陆最强皇朝的男人。
吴起从客卿到第十客卿,一步步到第一客卿,然后到大将军,再到大将军兼丞相,位极人臣,用了三十年时间。
而眼前的这个年轻人,成为第一客卿,仅仅用了三年时间,这还是因为做客卿做了两年的原因。
他,从第十客卿到第一客卿,仅仅用了十个月。
徐小仪走出群臣队列,行了一礼后说道:“陛下,微臣以为,可救,原因丞相和太子殿下已经叙述,微臣完全同意,故而不再赘述。只是,还需要一定的策略”。
他实际上已经于三天前收到了密报,他早就做好了准备。
他之所以拥有如此迅速的情报,完全得益于大秦皇朝的间人遍布列国,不弱于,甚至强于大魏、大楚和大齐。
“爱卿请讲”
徐小仪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话语,说道:“第一,我们不应该直接去救代国,而是应该攻打赵国,要打,就一次性把赵国打服。未经我大魏允许,竟敢私自攻打代国,该打。
第二,待赵国兵力陷入代国之后,再攻打赵国。攻打,必须速战速决,否则,势必会陷入拉锯战,这样可能会引起大楚和大齐的有些特殊想法。
第三,速战速决,这就需要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带兵,不然恐生变故,原因同上。
第四,派遣使臣去燕国,进攻赵国,他们应该很乐意和我大魏合作。
第五,同时安抚好齐国和楚国,可以分别将占有的两国的土地归还少许,以示诚意。
第六,此战一定要速战速决,回来之后,秦国应该恰好到了我大魏渔翁之利之时,届时再对大秦发难。”
徐小仪的这些策略意思很明确,第一条说明了该打赵国,反正是损失你魏国兵力,这么好的时机,怎能不打?
第二条是给魏惠帝吃定心丸,魏惠帝也是聪明绝顶,不会轻易上当,所以给出更好的攻打策略——围赵救代。
第三条,说明了一定要速战速决,不然会陷入战斗,而徐小仪的记忆中,这一战,魏国会陷入北境。
第四第五则是很简单,安抚好周边大国。只是楚国可能不会出兵,但是齐国的孙膑岂会给庞涓这样的机会??
第三、六条是为了让庞涓去,不然齐国的孙膑岂不是闲着了??
等回来了,你庞涓还有力气继续攻打秦国?
徐小仪一直说的速战速决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将自己摘得干干净净,不然魏国输了以后,自己这个献策的人岂不是会被打残??
或者,直接杀死。
那真的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了。
魏惠帝和群臣好像听着优美的音乐一样听着徐小仪的建议,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策略,最终的受益人,只有两个:秦国和徐小仪。
说完之后,徐小仪还不忘提醒一句:“陛下,此乃微臣仓促之间的想法,如有不妥,我们可从长计议”。
魏惠帝大喜:“听听,听听,这才是献策,你们只告诉寡人,打或者不打,有何用处??是让寡人去思考怎么打吗??”
“陛下,客卿此计甚妙,微臣同意”,丞相魏昂表达了自己的意见,然后深深的看了徐小仪一眼,眉头紧皱,暗道:此子太过聪明,一定要设法招为己用。
太子申和魏昂是一伙人,随声附和道:“儿臣附议”。
太子申在心里也是打定了主意,接下来,一定要和这位第一客卿搞好关系。
实际上,半年前这位第一客卿曾经找过他,只是那时候的徐小仪还不是第一客卿,而是第六,所以他没有搭理。
继丞相和太子之后,那些支持他们的70%的群臣再次‘附议’了徐小仪的策略。
徐小仪暗道,整个大魏朝堂,70%的工具人。
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是,庞涓没有发表任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