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帝三人也把眼光投向徐小仪,怎么说服齐楚才是关键啊。
徐小仪指着地图上说道:“陛下,三位大人,出使韩国,只需要威吓其出兵即可,韩国畏惧我大魏,不敢不出兵。
至于秦国,同样的策略,老秦人坚韧,恐不会听我之言,明确告诉老秦人,我大魏要去攻打赵国,如果老秦人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出兵,那我们就收拾他们,直至灭了秦国。如此,老秦人应该会出兵。
更何况,此韩国和秦国并不是要真正的去攻打楚国,只是威慑楚国,使得我大魏在攻打赵国期间,不敢出兵攻打我大魏即可。
至于楚国,微臣建议,可以和楚国商讨,瓜分掉卫国。
卫国一直朝魏暮楚,摇摆不定,不如直接收拾了它,这样也算给了楚国一点肥肉,我大魏也不吃亏。
齐国,可许诺其灭掉岩国之时,我大魏不插手。当然,若丞相和太子有更好的办法,到时候随机应变即可”。
当然,计策还没有完全结束。
丞相魏昂心里一阵草泥马,你都说到这个份儿上了,老子还有什么策略??不过,他嘴上还是很老实的说道:“陛下,客卿之策,完全可行,臣附议”。
“儿臣附议”,工具人太子申继续附议。
魏惠帝在诸国的地图之前来回踱步,大约五分钟之后,问道:“那依爱卿之言,可选派何人出使韩魏楚,又派遣何人出使齐国呢??”
徐小仪道:“此事,应该陛下圣裁”。
“此事由爱卿裁定”
“这……。诺。臣以为,大齐皇朝是仅次于我大魏的第二大皇朝,出使之人必须稳妥,且地位尊崇,在微臣看来,太子殿下和丞相督军前线,这出使之责任,不妨派遣一名皇子。
至于韩、秦,楚,微臣自入仕以来,饱受陛下恩泽,微臣自请,奔走于三国”,徐小仪说出了自己所有的谋划。
徐小仪的这些谋划很简单,自己出使韩国、秦国、楚国有以下几方面的意图:
第一,齐国肯定是要攻打魏国的,历史是这样的,除非这一段历史不一样。让皇子去出使齐国,自己可以摘得干干净净。最后齐国打了你魏国,也与我无关。
第二,自己出使韩国、秦国主要是见一下嬴政。
第三,顺便借大魏和大楚的手,灭掉卫国。
第四,去西都找赛华佗,救治好上官婉儿。
计策毕,最大的意图就是削弱大魏皇朝。
“很好,很好,很好,丞相,你意下如何??”,魏惠帝转头看向魏昂,不容辩驳的问道,看起来是问询,实际上就是下命令,或者下旨。。
“皇兄,臣弟附议”,魏昂赶紧说道。
“儿臣附议”
“既如此,拟旨”
“诺”,高公公独特的声音传出。
沉思片刻之后,做出决定的魏惠帝下达了一连串的旨意:
第一,封大将军庞涓为元帅,太子申为副帅,丞相魏昂为监军,即日出征,征伐赵国;
第二,派六皇子魏廷,出使齐国,与其结盟;
第三,派遣第一客卿徐小仪出使韩国、秦国和大楚,分别与三国结盟;
第四,命白圭前往魏楚边境,积极配合徐小仪的一切行动。
第五,命公孙衍前往魏齐边境,以防止意外。
第六,第一客卿和将军府的婚事延迟到战争结束。
正当徐小仪与丞相魏昂和太子申离开之际,被魏惠帝叫住了:“徐爱卿,寡人听说你和卫国的一个公子有仇??”
徐小仪眉头一挑,没想到这事儿竟然传到了魏惠帝的这里,他只能老实的回答:“陛下,不算有仇,一个小孩子,被微臣教训了一下,早就已经过了”。
“是吗??”
“当然。微臣事事以大魏的利益出发”,徐小仪坚定的说道,这种小事情,千万不能坏了自己的大计。
魏惠帝此人多疑善变,必须肯定,不能让其有丝毫的怀疑。
“既如此,你们退下吧”,魏惠帝点点头,示意徐小仪等人离开。
不过,徐小仪不知道的是,当他们三人离开之后,魏惠帝回到了自己批阅奏折的桌子前,而他的桌子上,就写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两行大字。
徐小仪不知道的是,就是因为这两句话,魏惠帝才对他深信不疑。
公元前238年6月18日。
随着一道道旨意下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