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然已经达到了圣境巅峰。
年轻人正是药王谷谷主赛扁鹊的独子赛乐。
公元前238年7月05日,赵皇命攻打代国的大将军李牧回防邯郸,但是李牧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拒绝了赵皇的旨意。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赵皇连发十二道旨意,命李牧回访,否则以叛军论处。
终于,7月12日,在收到第十二道旨意的李牧不得不放弃唾手可得的代国回防邯郸。
7月14日,得到李牧回防消息的大魏皇朝大将军庞涓毫不在乎,且在丞相魏昂和太子申的‘怂恿’之下,连下十三城,直逼邯郸城下。
7月17日,李牧率军终于抵达邯郸城。
杀红眼的庞涓三人根本不在乎,因为攻破邯郸就在旦夕之间,他们要一鼓作气灭了赵国,不然以后肯定没有这么好的外部环境。
如此良机,千载难逢。
至此,邯郸攻防战打响。
赵国同时派出四路使者,分别前往韩、秦、大楚、大齐求救。
毫无意外,各路使者全部吃瘪。
韩国已于半个月之前增兵韩、楚边境,而秦国也在三天前增兵商於和黔中一带,而这一带是秦楚两国连年征战的地方,在这一块地方上至少埋葬了五十万的两国士兵。
由于两国的增兵,楚国令尹昭阳、司徒芈原以及上将军项燕和景翠都默契的暂停了出兵援赵的打算,按兵不动。
他们根本不惧任何强大的对手,但是倘若无端的与韩秦交战,大魏突然撤兵,那自己得不偿失。
最主要的是:他们觉得无利可图。
面对屈、景、昭三家同样的答案,大楚皇帝也是不得不遵从三家的意愿,尽管他急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自己的帝位。
大齐皇朝由于前线大魏名将公孙衍的严阵以待和燕国乐毅突然向燕齐边境增兵,也暂时按兵不动。
同时,大齐的高层开了第二场紧急会议,会议内容不详。
全天下,好像都在等待着大魏与赵国的战斗鹿死谁手。
众多诸侯,竟然无一人相救。
赵国看到了诸侯的薄情寡信,自动组建了邯郸防卫战,全邯郸百万民众,人人是士兵,共同保家卫国。
正应了那句话,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