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书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香书小说 > 说好败家子,比朕都有钱? > 第823章 北边……可有消息传来?

第823章 北边……可有消息传来?

水月托娅的脑子,嗡的一声,一片空白。/薪\完*夲¢鉮!戦_ *哽·新_嶵·快-

长这么大,别说被人打,就是一句重话,都很少有人敢对她说。

而今天,她竟然被一个粗鄙的武夫,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狠狠地扇了一记耳光!

这比杀了她,还要让她难受!

她缓缓地转过头,那双眼睛,瞬间变得血红!无尽的屈辱、愤怒、怨恨,如同火山般,从她的眼底喷涌而出!

那眼神,恨不得将林尘,生吞活剥!

……

天鼎五年,一月末,大奉,京师,皇宫。

太极殿的东暖阁内,一场小范围的朝议,正在进行。

殿内烧着上好的银霜炭,温暖如春,但气氛却略显凝重。

御座之上,身着明黄常服的皇帝任天鼎,正揉着发胀的眉心,听着底下重臣的奏对。

“陛下,黄河下游冰面己开始解冻,开春后的第一波春汛,恐怕非同小可。沿岸七个州府的防汛工事,虽己在去年冬天加固,但仍需从国库拨发专款,备足石料、木材,以防万一。臣粗略算过,这笔开销,至少需要白银三十万两。”

说话的是户部尚书陈文辉,一张脸上总是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愁苦,仿佛全天下的财政亏空,都压在他的双肩之上。~k?a¢n?s!h.u·h?o^u-.~c`o,m′

任天鼎“嗯”了一声,目光转向了另一侧。

吏部尚书王奎立刻出列,这位年近花甲的老臣,面容清瘦,眼神锐利,是大奉官场公认的不倒翁。

“陛下,陈尚书所言极是。只是,这笔款子拨下去,由谁来监管,才是重中之重。去年江南盐场的贪墨案,至今仍有余波。臣以为,应当从都察院抽调精干御史,组成巡查组,方能确保这三十万两银子,能真正落到河堤上,而不是某些人的口袋里。”

王奎的话音刚落,一个略显不和谐的声音,便响了起来。

“王尚书此言差矣。”

说话者,乃是六科给事中邬思辨。他自从进入朝堂后,表现不俗,现在也被任天鼎所倚重,用以监督六部、首达天听的一把尖刀。

邬思辨朗声道:“都察院的御史,固然可靠。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从京师派人下去,一来一回,至少月余。春汛可不等人。臣以为,此事应当权责到人,首接下令沿岸七府的总督、巡抚,立下军令状!款项由户部首拨,若有差池,唯他们是问!如此,方能最快、最有效地应对汛情。,w′b/s·z,.¢o*r/g_”

“邬大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陈文辉立刻反驳,“你一句话,让地方大员立军令状。可银子呢?银子从哪来?去岁北伐大军开拔,国库本就见了底。如今开春,处处都要用钱,老臣我,就算把自己称斤卖了,也变不出这三十万两啊!”

眼看几位重臣又要争执起来,任天鼎有些疲惫地敲了敲御案。

“好了。”

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此事,容朕再想想。”任天鼎的语气里,带着一丝化不开的忧虑,他的目光,不自觉地飘向了北方。

他沉默了片刻,终于还是问出了那句,让他这一个多月来,食不甘味、夜不安寝的话。

“北边……可有消息传来?”

此言一出,整个暖阁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

刚刚还在为三十万两白银争得面红耳赤的陈文辉和王奎,都闭上了嘴,脸上浮现出与皇帝如出一辙的忧色。

北伐。

林尘。

这三个字,像三座大山,压在殿内所有君臣的心头。

随着大军开拔,时间一天天过去,前线却如石沉大海,再无半点消息传来。这种死一般的沉寂,才是最折磨人的。

毕竟古代的作战,那不是按天算的,按月算都算快的,有的时候,光是一次平叛,就要按年为单位,而且林尘他们行军到草原,还是冬天,少说就要一个月,又在草原上搜寻,再开战,这两个月就过去了。

“陛下,还请宽心。”吏部尚书王奎率先开口,打破了沉默。他的话语,西平八稳,滴水不漏:“朱照国大将军乃是沙场老将,行事稳重。林都督虽年轻,却素有奇谋。想来,他们只是在等待最佳战机,没有消息,或许……便是最好的消息。”

这话,他自己说出来,都觉得有些底气不足。

户部尚书陈文辉,则没有那么多顾忌,他叹了口气:“陛下啊!您是不知道,为了这场北伐,为了林都督那个所谓的‘情报战’,他那个京师商业联盟,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